案例 | 湖南打通城市“血脉”,完善城市片区路网建设

  湖南设计   2019-09-30 11:13: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城市交通问题便是其中最为棘手的一项。

大量非城镇居民为追求集聚效益以及更好的工作、生活、居住环境而向城市集中,从而引发城镇人口膨胀、城市空间范围扩张,加之我国城市形态大多采用单中心圈层式发展,更加拉大城市各功能用地间的距离,特别是居住用地与公共用地的空间分离,产生大量长距离通勤、通学客流。

交通问题的核心是“供需关系问题”,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交通资源供给,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路网及配套设施的供给能力。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D)市政二院主要承担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所涵盖的服务内容包括前期咨询、交通分析、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期间设计服务等。

下面我们来介绍道路路网中各等级道路的功能以及HD在衡阳市高新区、岳阳市临港新区路网建设中的设计实践。

路网的功能:城市的“血脉”

本质上,路网结构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具体地讲,从组成路网的不同角度,可以衍生出不同的路网结构。

城市道路骨架路网主要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构成,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较高,通常承担着出入境、过境、城市组团间的交通量。

这些道路既是城市各分区、组团和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又是联系各分区、组团和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

其特点是行车速度快、车辆多、车道宽、行人少,道路线型要符合高速形式需要,对道路两旁要求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如果将路网骨架比作人体内的动脉,则除去路网骨架外的其它道路(即次干路、支路)则相当于人体的毛细血管,虽然地位不及骨架级道路,但在整个路网中的作用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毛细血管”的畅通与是否直接关系到路网整体功能能否健康、有效地发挥。

其特点是车速较慢、行人较多、车道宽度较窄,路两旁多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和停车场地。

因此,无论道路等级、无论道路在城市所处的区位和地位,它们都应成为组成路网整体结构,发挥路网整体性能的重要部分。

根据以上道路功能分类的思路,可以看出城市道路功能的基本层次主要有三级:

第一级(快速路、主干路),承担出入境、过境和组团间的长距离、通过性极强、机动化出行为主、道路两侧严禁开口的道路;

第二级(次干路),介于第一级和第三级道路之间,特点为通过性交通和集散性交通并重,道路两侧可少量开口,既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通”,又满足一定程度上的“达”;

第三级(支路),主要以到达和出入为服务目的,允许在道路两侧开口,短距离、集散性极强的道路,同时满足非机动车形式需要。

从出行效率的角度也许可以更好地解释各级道路在功能、特性方面的区别。

中远距离或生存性出行从时间经济性的角度必然要求行驶车速尽可能快,这就必须减少或严格禁止道路两侧的开口,在交叉口实行本道路优先通行措施等保障手段来达到中远距离出行的高效。

对于以生活性为主或短距离出行,则要求是低速、安全、舒适和高度的可达性,适当数量的开口和低速行驶的道路恰好满足这类出行的需求。

城市道路分级后,各级都应具备合理的等级结构,能够保证道路交通流由低一级向高一级有序汇集,并由高一级道路向低一级道路有序疏散。

如果各个等级的道路比例关系搭配合理,就可以充分发挥相互之间的协作作用和各自的道路功能,使路网的整体效益发挥到最大;反之,如果道路等级结构不合理,各层次道路相互衔接失调,即使城市道路具有相当的规模,实际路网容量也可能不满足交通需求。

我国现阶段许多大城市“交通日益紧张、路网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却恰恰是源于“道路功能不分、路网级配不合理”。路网结构出现“倒三角”、“纺锤形”,而不是“金字塔”形。

HD智慧助力衡阳市高新区、岳阳市

临港新区路网建设

今年4月,HD中标湖南省衡阳市高新区路网工程勘察设计项目。

衡阳市高新区位于衡阳市城区的西南部,规划面积137平方公里,其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衡阳国家高新区规划示意图

近几年来,高新区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培育,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吸引高端要素集聚,着力构筑“一核两翼、两轴四区”,即以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核心目标,以产业和创新为驱动发展之双翼,以解放大道和衡州大道为发展区域连接轴,以陆家新区、雨母新区、南部工业聚集区、北部商贸服务区为重点发展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稳居全省高新区第一方阵。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将大力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为主线,建成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

在距离衡阳市300多公里外的湖南岳阳市,也有一个工业新区—湖南城陵矶新港区。

港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东北部,是“两带”(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两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改革实验区)的“十字交汇点”,同时也是国家新一轮城镇化布局“一纵一横”(沿长江通道和京广铁路)的“十字交汇点”,承东接西,贯通南北。

▲城陵矶港区路网鸟瞰图

其规划控制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69平方公里,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区域、湖南省东进出海的“桥头堡”。

建区以来,港区着力建设新港口、发展新产业、拓展新城区,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产业承载力、要素集聚力和经济辐射力,积蓄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动能和潜力,处在加速奔跑、冲刺腾飞的阶段。

临港产业新区经国务院批准、纳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湖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政策优势突出。

在这两个重要的经济新区建设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道路路网设计任务是“衡阳市高新区道路路网工程”、“岳阳市港区路网工程”,由HD市政二院路桥设计二所、桥梁所、市政景观所等设计团队负责设计。

▲衡阳高新区路网鸟瞰图

“衡阳市高新区道路路网工程”共包含晓霞北街、衡园路、丁香路、金康路、福康路等20条道路。

随着这些道路的陆续开建,整个片区的路网体系日臻完善,交通更趋优化。

HD在岳阳市临港新区设计包括联港路、江济东路、江岭东路、江岭西路、洪源路、江一路等多条道路,这些道路均为片区重要的主次干路,对完善片区的交通服务功能意义重大。

▲联港路标准段透视效果图

以联港路为例说明。

联港路位于岳阳市城陵矶港区,设计范围北起海关路,南至冷水铺路,道路全长3704.053米,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规划路幅宽度为60米,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km/h。

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设计、桥梁工程设计、排水工程设计、交通工程设计、绿化工程设计、照明工程设计等。

▲联港路许家垄立交效果图

除了道路工程设计外,联港路工程还包括:

1. 城市桥梁设计(桥梁选型、桥梁上下部结构、桥梁耐久性、附属结构);

2. 交通组织设计(机动车交通组织、慢行交通组织)、交通工程设计(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平交口与监控);

3. 排水工程及管线综合设计(雨水、污水、管综设计);

4. 附属工程设计(照明工程、绿化景观工程)。

从以上可以看出道路的设计包含范围之广,各个设计因素之间相互联系,错综复杂。

▲透水铺装路面(左) 下凹式绿地(右)

▲植草沟(左) 生态树池(右)

除了考虑到以上的道路设计因素,设计团队更是走在前列,在衡阳市高新区和岳阳市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的道路设计中,HD结合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在设计中考虑了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生态树池等措施,致力于将设计的道路建设成为绿色的、智慧的、海绵的绿色道路。

总结

道路建设是百年大计,路网的建设与完善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满足区域地块发展,加速区域城镇化进程的保障;是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

一旦确定,发现问题后再拆迁重建,将耗资巨大,而且会极大阻碍城市的发展,加剧城市拥堵。

正如我们的生活一样,合理的安排能让我们一天的生活从容不迫,井井有条,所以道路设计人员作为城市道路的建设者至关重要。

路网建设设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变化多,设计技术难度极大。

“衡阳市高新区道路路网工程”共包含二十余条道路,“岳阳市港区路网工程”数十条道路也在同时进行设计。

HD市政院路桥设计师在衡阳市高新区和岳阳市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的道路设计中,对路网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明确、对路网等级结构进行了精准分析,并且,在全面的考虑了道路设计的各类因素之外,设计还结合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运用“HD智慧”助力衡阳市高新区、岳阳市城陵矶港区打通城市“血脉”,为打造更美好的城市助力。


责编:王铭俊

来源:湖南设计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