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长理辅导员出版40万字育人笔记

  新湖南客户端   2019-08-21 17:16:1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21日讯(通讯员 喻玲)有人喜欢把辅导员比成“保姆”“消防员”“管家”,认为辅导员工作“5+2”“白加黑”,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但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丁丹老师坚守辅导员岗位16年,做出了情怀。近日,她的育人笔记《园丁心语》正式出版。

(丁丹老师的育人笔记《园丁心语》正式出版)

2008年,丁丹发现学生在网络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很多迷茫、烦恼、焦虑也喜欢隐藏在网上咨询,线下思政工作效果越来越不如人意,于是开始尝试着在线上开展思政教育,创建自己的博客写博文。几次以后,她意外收获了很多学生的留言与肯定,这让她有了信心,决定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日志、博文和朋友圈,都成为工作的平台。

(丁丹老师参加学生毕业典礼)

10年时间,丁丹在微博、微信、QQ空间等网络平台发表文章400余篇,50余万字,用文字记录着学生的成长故事和历程,架起了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经过挑选整理,其中的122篇文章40余万字收录在这本《园丁心语》中。“不仅真实的记录了辅导员陪伴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大量成长故事,更是折射了一位80后辅导员一路走来的成长心路历程、思维提升变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在为此书做序时评价说。

丁丹的网络笔记内容涉及大学生的新生适应、毕业求职、心理健康教育、团学党建等各项工作,也记录了作为一个辅导员工作、生活、思想、情感的点点滴滴,笔记多由学生碰到的实际问题入手“答疑解惑”,却又不仅仅是针对一时一事,还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和学生分享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青年人思维活跃,有创造力但理性思维不够,我跟学生交流从不讲大而空的道理,喜欢跟他们讲故事,讲自己或身边人的实际案例,用青年人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讲道理,学生更容易接受。用文字记录下来,还能很好的起到针对个体又兼顾集体的问题,我可以一对多地引领学生、教育学生。”丁丹介绍说。

很多学生都是丁老师的微信好友,她的朋友圈有一批批忠实的粉丝读者。“读文字让我们全面了解了辅导员的工作,他们对工作严谨细致,在生活中亲切温柔,不用接触就有了亲近感,有了问题也愿意找老师倾诉。”学生张雪怡说,很多学生还把阅读丁老师的博文和朋友圈当作“捞”东西,当自己迷茫和疑惑时看看老师的文章,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丁丹老师工作照)

“我们引导学生,光靠爱和奉献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爱的能力’。”丁丹坚持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先后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规划师,两次获得全国高校辅导员博客大赛优秀博客提名、百篇优秀博文奖,曾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线上开展教育引导沟通交流,线下打造平台解决实际问题。丁丹目前担任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学院党委副书记,通过“党建文化、班级文化、年级文化、成长辅导室、实践育人五个平台建设”,线上线下互动,实现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空间的全覆盖,学生的学风、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院“党员E家”微平台荣获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优秀案例,赴基层电力公司暑假社会实践队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优秀团队,电气1405班荣获全国活力团支部,学院学生获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取得1金2银4铜……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