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淮河到沅江,难忘乡音,难忘儿时摇篮曲

  潇湘晨报   2019-08-11 07:12:32

在我们家,有一首家传的摇篮曲。爸爸安群出生时,奶奶在他的摇床边唱过。姐姐文娟出生时,爷爷抱着她唱过。我女儿薰出生后,我妈妈哄她睡觉轻抚她的背时,依旧唱过。

吴风浓郁家传摇篮曲

这首家传的摇篮曲叫《弟弟疲倦了》,歌词是:“弟弟疲倦了,眼睛小。眼睛小,要睡觉。妈妈坐在摇篮边,把摇篮摇。喔喔我的小宝宝,安安稳稳来睡觉。今天睡得好,明天起得早,花园里去采葡萄。”

我曾一度觉得这是一首异类的“摇篮曲”。它不像怀化黔阳人家用西南官话(当地方言)唱诵的童谣《张打铁》那么朗朗上口,也不像长沙街头巷尾流传的湘方言(长株潭地区的方言)童谣《月亮粑粑》这样传奇有趣。更不像小学音乐课本上学到的普通话版的“安睡吧,小宝贝,丁香红玫瑰,在轻轻爬上床,陪伴你入梦乡”这样诗意优雅。

而我家传唱的这首摇篮曲,不文不俗,也不用平时讲的西南官话唱,倒是很奇怪的样子。后来,我特地在网上查询过,原来这是一首吴语区(苏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等)的童谣,配曲也是吴风浓郁的《紫竹调》。

我这才恍然大悟,爷爷的父母都是皖南人,7岁时,爷爷随父母兄妹逃难来到湖南黔阳,早已移风易俗,成了一个地道的湖南黔阳人。但这80多年来,夜阑人静之时,他哼唱的依旧是童年时钟爱的曲调。不知,那童年的时光也会随着《紫竹调》的旋律入梦么?

爷爷一字不差、原汁原味地唱寿县流行儿歌

1931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爷爷在安徽寿县春华医院出生,取名寿生。爷爷是个早产儿,出生时刚七个月。幼年时羸弱多病的身体很让人以为这孩子不好养活。我的太爷太婆也操了不少心。爷爷并不擅长体育运动,也不会干农活,但一直聪明听话,憨厚温顺,成绩良好。

寿县古称寿州、寿阳,2000多年前便是有着十几万人口的四朝古都。曾作为安徽最大的城市,经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爷爷出生时,寿县是专员公署所在地。

在爷爷的记忆中,寿县县城比黔阳县城要宽。我从没有去过寿县,但我在照片中见过寿州古城的“三街六巷七十二拐头”,在欧阳修的诗词里读过寿州:“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此共游。今夜南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

爷爷告诉我,寿县跟黔城(原黔阳古城,今洪江市政府所在地)一样,也有城门城墙,城北有条河,是淮河的支流,没流多远就汇入了淮河。

在寿县县城,爷爷一家人租住在一家姓黄的小院里,房东女主人被唤作黄家四姑。巷子宽,出巷就是大街。全院住了三户人家,爷爷一家住相连的两间房子和一间小堂屋。门口有一个窄的空坪。夏天吃饭、乘凉、洗澡都在这个小坪里,厨房在院子里侧的一间土坯房里。出租房虽然简陋,但这里却留下了爷爷和兄弟妹妹最快乐的童年记忆。

小时候,爷爷和哥哥雨生、弟弟怀生三兄弟讲的是一口安徽寿县话。妹妹兰生年纪幼小,大眼睛双眼皮、圆脸白里透红,十分可爱,太公太婆对她疼爱有加,几个哥哥也特别宠爱她。哥哥雨生时不时抱抱兰生,寿生与怀生就常常给她唱歌、逗她玩。

直到现在,爷爷还记得好几首寿县流行的儿歌,可以一字不差、原汁原味地唱给我们听:

“小胖娃娃,要吃黄瓜。黄瓜有水,要吃鸡腿。鸡腿有毛,要吃樱桃。樱桃有胡子(核),要吃牛杜子(一种野果)。牛杜子开花,胖娃娃拍手笑哈哈。牛杜子结子,胖娃娃要吃香瓜子。”

“不跟我玩,我自家玩,我到南山招兵玩。金豆子,银豆子,开枪打你个小舅子。”

每次唱这些儿歌童谣,爷爷仿佛又成了那个在安徽寿县县城黄家小院无忧无虑玩耍的孩子。

《弟弟疲倦了》被爷爷带到三千里外的黔阳

1935年下半年,爷爷进入了将爷巷小学读“半年级”(类似学前班),一位女老师教唱歌游戏,有时也认字。那首《弟弟疲倦了》,就是那时这位女老师教爷爷唱会的。大概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首简单的儿歌,会在三千里之外湖南黔阳,在我们家传唱80多年,而且还会一直传唱下去。

1937年“双十节”过了没多久,寿县遭到了日机轰炸。一天,警报解除后爷爷和家人回到家里,发现房屋倒塌,很多器物都震到屋外的地面上。这时,昆仑太公将全家搬至淮河南岸一个叫鲁口子的小集镇。爷爷寿生和他哥哥雨生都停了学,昆仑太公仍留守县城工作,但也常来鲁口子看望他们。

在鲁口子,太婆徐小妹为了增补家庭收入,常做一些包子馒头,要寿生和雨生一起拿到集市去卖,有时候怀生也跟着去玩。几兄弟机灵,知道集市上生意最好的地方是赌场,进去转几圈,包子馒头很快就能卖完。

卖了几个月的包子馒头,多少赚了些钱,加之太婆精打细算,将太公给的生活费积攒起来,到次年春天,手边已有十几块银元。这时候,皖北局势已经很紧张,太婆把行李和银元收拾好,准备要逃难了。

“人生最好幼年时,少忧无虑父母慈。可恨寇贼频侵扰,瞬间战火毁城池。”多年以后,爷爷寿生写下了这首诗。

如果,没有那场战争,也许一切都是不同的样子。但还好,他们一起逃出来了,从安徽寿阳到湖南黔阳,从淮河到沅江,带着童年的记忆,带着难忘的乡音,带着一首永远不会遗忘的摇篮曲。(文/储文静)

责编:姚茜琼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