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巧教学——记第三届教学贡献奖获得者、长理水利学院黄伦超老师

  新湖南客户端   2019-07-10 19:00:19

从教33年,坚定严师本色,课堂、作业、毕设,从过程到结果,无一不牢牢把控,让想偷懒的学生“无处遁形”;亦不失师者柔情,学生春游、下象棋、写推荐信,都会记得喊上这位“超哥”……刚柔并济,他,就是水利学院黄伦超老师。

“刚”性把握教学环节

用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来说,黄伦超是一位很“刚”的老师。他的学生陈俊灶同学这样评价:“黄老师对于想蒙混过关的同学从不手软。”

黄伦超的本科教学工作主要是给港航卓越班的同学上课。40人左右的小班,他往往会在开班前就熟悉名册,提前根据名册给同学们排好位置,确保学生每次都在固定的座位上课。这样一来,只要对照座位表,就能让旷课的同学无所遁形。几周下来,没几个同学敢逃黄老师的课。

他对自己教授的《船闸设计》课程把关极严,从学生原始的原理推导到最后的图纸设计,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对同学们作业的要求只有两点——过程完整,结果正确。听起来容易,对于严谨的设计作业来说,这可不简单。今年他负责教授的学生里,就有5位因为没有达到标准而被要求返工,其中返工次数最多的达到了3次。

黄伦超的课程平时分从不是随手给,而是在他布置的5个作业中,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进行评判。因为他认为:“无论是教学还是指导毕业设计,都要控制好过程,只有让学生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达标,最终才会得到好的结果。”

今年的端午假期,黄伦超也没闲着。毕业答辩在即,尽管他对自己负责指导的每位学生情况都了如指掌,但还是放不下心,在假期把学生都联系过来,一对一地给他们评阅毕业设计,讲解设计图纸的改进,交代答辩的方法技巧……给最后一位同学交代完注意事项时,已经是下午5点。学生问他:“老师,图纸最迟什么时候交?周四行吗?”他笑得爽朗,却还是维持了一贯的“刚性要求”:“最迟周三中午,不能再晚了。”

“柔”情融入师生日常

在课后和同学们的相处中,黄伦超却是另一番模样。他的“刚”隐藏得恰到好处,对学生们总是笑呵呵的,也将自己的柔情表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中。

他的研究生江旭对一件小事印象深刻。有一次江旭对于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有一些问题,想要找黄老师请教,恰巧那天黄老师的课程排得很满,只能挤出午休的时间跟他通话交流。交流中,黄老师觉得问题比较复杂,当面交流更好,于是下午在金盆岭校区上完课后,又马不停蹄赶回云塘新能源大楼的办公室和他当面沟通,理顺他的论文思路。

“老师坐下来和我讨论论文修改意见时,我才发现他额头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汗珠。”江旭说,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足以让他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学习的重视。

15级港航卓越班学生程莉去年请黄老师帮忙写夏令营推荐信,她本以为黄老师这么忙,一定会拒绝,但没想到黄老师不仅很快给她写好了推荐信,还主动帮她完善材料、联系其他老师。这令程莉十分感动:“黄老师对我的事,比对他自己的事还要上心。“在很多学生眼里,黄伦超都是“亦师亦友”的存在,没有距离感。班里组织春游、秋游,去南郊公园、去橘子洲等等,都会叫上他。

刚参加工作时,他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又都住在学校里,接触交流的机会很多。那时候没有电脑、手机这些智能设备,连电视都很少见,黄伦超的饭后娱乐就是去学生宿舍找学生们一起下象棋。那几届的学生,都习惯性地称呼他为“超哥”。

黄伦超很喜欢这个称呼,甚至对此感到自豪:“这是同学们对我的喜欢,也是对我的肯定。”

刚柔之中的热爱与坚守

在黄伦超“刚柔并济”做教学工作的背后,是他对教学的一片热爱,对学生的一颗仁心。

在他的抽屉里,一直保留着厚厚一沓早已泛黄的讲义,这是他1986年刚来学校时手写的备课讲义。彼时作为助教的他,白天和学生一起听课,晚上就给上晚自习的学生解答疑惑、批改作业。

刚开始正式讲课时,黄伦超压力很大,看着教室里黑压压的一片同学,他生怕自己紧张到说不出话来。于是在每次备课时,他都会把自己准备要讲的内容逐字逐句提前写下来,再琢磨修改、模拟讲课。到最后正式讲课时,他对课堂节奏、流程、知识点都已胸有成竹,即使稍有紧张,也能很快调整好。

现在的黄伦超,早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15级刘洋同学说:“黄老师的《渠化工程学》课堂中工程实例非常丰富,他对原理示意图也是信手拈来。”

黄伦超的工程实例积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跟着前辈学习积累,以及靠自己的工程经验积累。在他做助教听课期间,就记录了大量老教师们上课提到的工程实例,课后再去图书馆查阅,深入了解;到自己的工程项目渠道逐渐扩宽以后,他也积累了不少亲身实战经验,他将这些实例都融入了课堂,与自己所教的知识点结合,让同学们能更直观地理解枯燥的理论。

黄伦超数十年如一日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也为他带来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省交通科技项目等纵横向科研课题2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还主持、参加了质量工程项目14项,主持《航道整治》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主、参编教材8本,其中包括《渠化工程学》在内的3本教材获得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优秀教材……这些殊荣的获得在黄伦超看来并不算“人生的最高光时刻”。相比之下,每逢节假日收到来自天南海北学生们的问候与祝福,或许才是他最满足、幸福的时刻。(通讯员 孟芷如)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