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9-07-25 16:30:42
“和学生相处就像谈恋爱那样,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从事辅导员工作近十年,长沙理工大学计通学院的陈华老师始终用“心”引导学生,以“情”陪伴学生,积极地探寻新形势下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新思路,她享受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就像享受自己的恋爱时光。
无微不至,努力百分百
人与人交往原本就是双向的,你不喜欢他那他也不会喜欢你,他不喜欢你就不会信任你,他不信任你,你就没法走入他的心里,帮他解决问题。因此,在陈华眼里,每一位学生都需要百分百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需要她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助力他们成长。
陈华第一年刚带就业的时候,用人单位来学校做宣讲会,她将所有学生的信息打印在一张A3纸上,体育馆没有凳子,她就蹲在篮球架底下一个个给学生打电话。“我觉得这个单位适合我的学生们,担心他们错过这么好的机会。”陈华当时“独特”的行为引起了一个用人单位负责人的注意,当场表示“你把你学生都叫到我这里来,我给你两个指标。”陈华说自己是幸运的,被用人单位“宠爱”,事实上用人单位是被她的努力、她对学生的责任心所打动。
在学生上课期间,陈华还会到学生宿舍进行检查,细心的她在每间宿舍的不合格处都留下了贴心的小纸条,告诉同学们哪里做得不够到位,给出指导意见,提醒孩子们记得吃按时吃早饭、懂得好好照顾自己、告诫孩子们要讲卫生会收拾……
“看到华姐的纸条,又羞愧又感动,小纸条见真情,让华姐费心了!”来自河南的毛弘川同学说,“华姐经常用纸条的方式提醒我们吃早饭、防感冒等,看似简单的叮嘱却让在异地上大学的我感受到了一种家的温暖。”因为陈华的无微不至,学生都亲切地称她为“华姐”。
“让学生知道‘’我在’”
在陈华的学生中间流传一句话:“每到考研,叫醒我们的不只是梦想,还有辅导员。”每年考研日,陈华因为担心学生误点,总会亲自叫学生起床,为学生包车送考,“陪”着学生考研。“他们叫我华姐,那么就都是我的弟弟妹妹,陪着他们成长、陪着他们面对挑战都是我应该做的。”陈华认为,作为一名辅导员,一方面做引路人,一方面做知心朋友,对学生更多的应是服务。
让学生有本事去创新,有能力去创业,有竞争力去就业、就好业,是陈华对学生的期望。从业近十年的时间里,陈华确立了以专业为抓手,以动手能力为突破,以第二课堂为推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培养创新团队309支。“我们做创新实验的时候华姐也会在,她会静静地陪着我们。”物电学院14级研一杨增健说。
每当遇到在创新过程中因困难而想要放弃的学生,陈华总是耐心陪着他们,以“陪伴”鼓励他们坚持下去。陈华笃信,每个学生都是潜力股,作为辅导员,要多鼓励学生,努力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在创新中遇到的其他问题。
学生们在努力,陈华也从未懈怠。从业近十年,陈华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考取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等。今年,陈华还在第六届湖南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得二等奖。陪着学生,一起变得更好,是她对自己一直以来的要求。
“学生好了我就好”
“还有十几个学生没找到工作的,这次我把他们的简历都带着,一家一家的跑,希望让他们都签上,这就是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这是今年四月份陈华在生日时许下的愿望。
她常说:“成绩与特色并驾齐驱,才能走得更远。”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陈华也特别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她说:“若是把学生比作将要面向市场的产品,那么辅导员便是监测员和销售员,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长处,才能更好地把他们推向市场。”陈华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学生更好,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个人发展上。
陈华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尤其是课堂之外的体验。2011年,陈华在拜访天心区社会实践共建单位领导时,偶遇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李丽老师,当即决定带领学生与湖南李丽心灵教育中心联合举办“快乐诵经典,阳光伴我行”暑期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夏令营活动。如今,公益夏令营已经连续举办七届,成为了天心区关工委的品牌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长沙理工大学每年都有学生到夏令营当小老师、志愿者,体会助人与自助的乐趣。
“与图书馆为友,与大师相遇、与思想交锋,与自己对话。”陈华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学生的期盼。她强调,教学生应该“授之以渔”,要让学生走出去,多和人交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
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辅导员的工作没有节假日和工作日之分,对陈华而言,学生的事都是大事。凌晨两三点的时候,偶尔也会有学生给她打电话说:“老师我睡不着跟你聊会天。”这样的情形陈华早就习以为常。她说:“反正我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随时随地,只要学生找我,我基本上都会第一时间回复,不管什么节假日,都和工作日一样没有区别。学生好了,我才会好。”(通讯员 程欣鑫 张子涵 李思意 梁嘉琪)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