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地理丨那里有湖南最宽广的春天,也是短暂的草海

  潇湘晨报   2019-04-28 07:09:15

卷首语

春之约

如何赴一场春之约呢?我会推荐去洞庭湖吧,那里有湖南最宽广的春天,也是短暂的草海。

如你所见,洞庭湖的腹地是不同于外湖的。这里是紫云英、苜蓿、虉草、毛茛以及荇菜、粗梗水蕨的藏身之地。广袤的原野在汛期来临之前连成一片草海,在低洼处,偶尔可觅见金黄的荇菜,铺满湖床,组成春之序曲的高潮,只有铁杆植物迷才会在采桑湖的湖汊中找到粗梗水蕨。很遗憾,我们还不够幸运,只在菰草群落的背后发现两只难得一见的草鹭,它们巨大身影与羞涩内敛的性情着实让人摸不透。

为何是选在春夏之交呢?虽然冬候鸟都飞走了,水位线还未上升,代表性的湿地植物群落进入开花、结籽期,此时的洞庭湖可以说是花的海洋,草的荒野。如此难得的时机,正是监测洞庭湖腹地湿地物种多样性的好机会。于是我们这群“半路出家”湿地调查者,打算深入洞庭腹地去寻找一个陌生的春天,一个只属于四月天的,短暂的花的海洋。

归·湖

采桑湖

一处湖泊自然恢复的样本

(南洞庭湖明朗山湖叉内的荇菜群落。 图/记者钱烨)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阁老巡护监测点,通过实时监控察看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曾提出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一年过去了,我们想从一棵水草,讲一讲这个生命共同体。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钱烨

(图为虉草。)

消失了二三十年的粗梗水蕨回来了

粗梗水蕨是水蕨科的一种浮水植物,它并不常见,2017年岳阳市林业局在采桑湖进行夏季湿地调查中偶然发现了一丛陌生水生植物,经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学教授喻勋林鉴定为消失了二三十年的粗梗水蕨。它的发现,让采桑湖再次成为焦点,这一曾经被过度开发,而后恢复自然的湖泊,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生机,而且还带来了惊喜。于是我们想从这样一棵水草的寻找说起洞庭湖春季的湿地物语。

4月23日,从东洞庭湖大堤上俯瞰春天的湖床,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苔草群落十分茂盛,在远离大堤的滩涂上形成茂盛的“森林”。大小西湖的水位还很低,远处有一群白琵鹭,尚未进行北迁。而作为夏候鸟的先头兵,灰头麦鸡已经出现在翻耕的田野中,它们急促而尖锐的叫声在宣布着春天的到来以及气温的回升。

气温确实很热,尤其行走在毫无荫凉的湖堤上更是如此。采桑湖位于东洞庭湖核心保护区内,曾经被沦为渔场以及莲藕种植区。恢复为自然湖泊后,陆续发现了粗梗水蕨、荇菜等浮水植物,尤其是粗梗水蕨的发现,被认为是近二三十年来,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工作中的里程碑事件。

我们在采桑湖迷宫般的湖堤上穿梭,就是为了能够一睹它的芳容。只是对于偌大的湖区来说,寻找粗梗水蕨无异于大海捞针。幸运的是,采桑湖的湿地植物群落种类丰富,除了粗梗水蕨,我们还记录到莎草、芦苇、毛茛、菰草、香蒲等湿地植物,一同发现的还有凤头鸊鷉、白骨顶、黑水鸡、灰头麦鸡、小白鹭、大白鹭、草鹭等候鸟。

令人惊奇的是,作为冬候鸟的斑嘴鸭与绿头鸭并未北迁,它们数量较少,似乎是作为留鸟留在采桑湖,准备度过炎热的夏天。候鸟迁徙是生命本能,但迁徙途中也存在着危险,如果越冬地的食物丰富,冬候鸟很有可能会作为留鸟停止北迁。

在采桑湖东段的湖床内,一只斑嘴鸭与绿头鸭组成了一对CP,它们安然地站在湖汊中浅滩处,四周都是水面,水中漂浮着野菱,前滩上长着一排香蒲,远处的菰草群落将大湖与小湖隔开,这给它们带来了安全感。这对不同寻常的组合,也许是为了度过漫长的夏天做准备的,大部分的绿头鸭、斑嘴鸭已经北迁,选择留守在越冬地的少数个体,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即使不是同类,相互照应生存下去的几率也会升高。

(图为紫云英。)

幸运目睹最美的洞庭春色——荇菜群落

在采桑湖靠近大小西湖的湖段,湖汊中的挺水植物群落层次鲜明。个头较高的芦苇占据着最有利的位置,它们在湖水中央组成一排密集的帷幕,只有在望远镜中才能看清它们新鲜冒出的嫩芽。而同样作为挺水植物的统治者,菰草则低调得多,它们散见在采桑湖的多处湖汊中,有时候非常稀散,有时又扎堆在一起。菰草是水鸟重要的觅食栖息地,也是白鹭、水雉等夏候鸟藏身之地。

即使对于个头超过70厘米的大型涉禽草鹭来说,挺拔的菰草可以当成天然的隐藏场所。草鹭是伪装高手,它们夏季额羽毛与冬季有所区别,为了适应夏季的绿色而换装,修长的脖子掩映在绿色的菰草中,很难被发现。不像大白鹭那样十分警惕,距离700米就会飞走,它会伪装在菰草群落中,等待人走近后突然飞起,让人着实吓了一跳。

采桑湖的两只草鹭已经成年,披着麻栗色,间杂绿色的夏季羽,在一片菰草群落中觅食,它们个头虽然巨大,但性格却很腼腆而且数量稀少,相比较它的近亲白鹭来说,在数量上面并不占优势。但是在伪装方面,它们算得上是高手。

(图为鼠麴草。)

菰草群落中有充足的食物供给,也能远离人类的视线,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沿着采桑湖的湖堤渗入内湖,越来越收获惊喜,同样作为湿地植物的毛茛群落铺满湖床,莎草已经结籽,紫云英与苜蓿点缀在滩涂上,偶尔有灰头麦鸡飞临上空。它们是接替冬候鸟凤头麦鸡的夏候鸟,虽然两者的名称相似,却很少见。

灰头麦鸡喜欢栖息在翻耕的田野中,那里的土壤中有它们可以吃的草种或者软体动物。偶尔也会飞临湖区,在漉湖广饶的湖床上我们还会与它们见面。

经过3个小时的寻找,我们仍未在采桑湖发现粗梗水蕨,我们得知一部分粗梗水蕨被岳阳市林业局保护起来,野外很难觅见。幸运的是,我们已在南洞庭湖目睹最美的洞庭春色——荇菜群落,以及一只难得一见的黄鹂擦肩而过。有数据证明这种美丽的夏候鸟已经越来越稀少了,在采桑湖的杨树林中偶见一只,来不及拍摄,但俏丽的身影,与漂亮的歌喉还是欣赏到了,这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作为二级保护植物,粗梗水蕨的存在预示着采桑湖保护工作的阶段性胜利,但相比较那些远离保护视线的湖泊腹地来说,洞庭湖的春色还尚未为我们展开。

(漉湖内的芦苇与苔菜群落。组图/卢七星)

责编:张璐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