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 2019-03-11 20:08:04
作为财务会计方向的专业授课教师,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的袁江云老师已习惯把会计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教学中也是一样。她的心里有一本特殊的“账薄”,“账薄”上详细记录着这些名目:教学教改对学生们有什么影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为学生带来了什么,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这本“账薄”上,“支出”的是她为学生成长成才所付出的精力与时间,“收入”的是学生们的点滴成长。在她看来,无论“支出”得再多,只要能有一点“收入”就是值得的。
教研教改:“支出”时间精力 “收入”学生能力
“‘教书’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事业。”这是袁江云牢记心里的一句话,她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教学生,还要从更高的角度去考虑教育的问题。为此,她全心投入教学教改,不论“支出”多少精力、时间,只要学生能力得到提高,为能培养更多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她就觉得满足了。
“高校人才培养成果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十分重要。”袁江云一直对人才培养方案充满着期待和热情,为了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使学生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她多次组织修订经管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如组织修订2010年版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城南学院的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多方听取校内校外专家、学者、专业教师的意见,组织修订2013年版、2017年版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亲自担任执笔人。“这不仅是我作为财务会计系主任的分内工作,更多的是为了会计学这一具有60多年办学史的老牌专业的办学理念得以传承。”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学懂弄通,袁江云从不吝啬自己的时间。2015年,她率先试点研讨式教学改革课堂,成为“吃螃蟹”的第一批人。研讨式教学方式与以往的被动教学完全不同,学生们完全投入了进来,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有时候也会被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难倒,” 袁江云笑道,“我需要边教授知识边引导学生思考,从一个小的知识点发散出去。”
“袁老师上课喜欢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这样促使我们紧跟她的思路,锻炼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经管学院滕馨瑶同学说道:“袁老师讲课特别负责,她讲题讲的很细,内容也不无聊,满满的都是干货。虽然课程难了一点,但是很有意思也印象深刻。”
袁江云在《财务分析》课程实施“师生角色互换”的研讨式教学方式被潇湘晨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争先报道,这都源于她在课外会做很多“功课”充电:关注时事和国际最新学术动态、及时更新课件数据内容、浏览各大信息网站……透过这些小细节,不难看出袁江云不断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开阔自身思维,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只为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希望学生们能更多地了解到专业在当今时代发展变化下的最新动态,我作为老师,可不能落后呀。”
“传帮带”: “支出”教学经验 “收入”青年教师成长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生力量,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袁江云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培养,在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中,她“支出”自己的教学经验,“收入”青年教师的成长,“一方面是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希望有更年轻更优秀的力量活跃起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财会专业的传承和老牌专业的创新。”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新课堂,她挤出时间听年轻老师课,每月都会组织大家一起见面、交流想法,通过QQ、微信等便捷的线上交流方式及时沟通、探讨问题。她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倾囊相授,比如:怎样驾驭教材、如何书写板书、怎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和热情等等。在她指导下,不少青年教师迅速进入了角色
王亚莉是经管学院财务会计系一名讲授《国际财务管理》课程老师,现在正攻读博士学位。有一次王亚莉凌晨一点了还在修改课件,对学生的提问环节设置有些拿捏不准,因为第二天急着要给学生上课,虽然担心深夜打电话过去会打扰到袁江云,但她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发了条微信询问,没想到不到一分钟,袁江云就回复了信息。“好几次都是这样,不管多晚,袁老师都会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王亚莉说。
不仅如此,袁江云还经常带着青年教师一起搞科研,吸收青年教师参加到自己主持的课题研究中来,积极为青年教师争取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就在去年,她还带领着一群青年教师与浪潮公司合作,共同参与了“财务共享中心”项目,一起开发了一套实训课,这套实训课预计在今年投入试用。
“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不能成为形式,我希望在我这里是很自然的,不刻意的。”袁江云说道。
在她的帮助下,不少青年教师都成长起来,成为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财会系青年教师李凤莲就是其中之一,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虽然家事繁重,但是却能6年内就攻下了博士学位。
“看着这一群新生力量成长起来,我就很有成就感。”袁江云笑道。
学生困难:“支出”母亲般的关爱 “收入”学生们的惦记
袁江云从教已30年。30年中,她承担了5届行政班班主任工作,她带的班级大部分都获得过“校优秀班级”荣誉,有着丰富的带班经验。不论学生有什么困难,她都会“支出”母亲般的关爱去帮助他们一起度过,用袁江云的话讲,就是“女老师这时候就要散发出母性的光辉”。
只要一有空,袁江云就会来班上走一下,和学生们聊聊天,了解学生的近况。只要学生有困难,她都会尽自己最大能力为学生送温暖。“作为一名班主任,班上每位同学的大体情况都要时刻了解的。”
来自四川贫困山区的学生李峰,晚上睡觉不小心从床上掉下来碰坏了眼睛,因为送医及时,眼睛基本保住了。由于治疗花费很大,这对李峰一家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袁江云不仅资助了他,还积极帮助他向学校申请,报销了部分医药费。现任天津滨海新区某水利电力公司总会计师的李峰,毕业后仍不忘感恩袁江云当年的帮助,每次来长沙都会专门来看望恩师。
正是因为在她身上感受到了母亲般的爱,学生们也乐意向她倾吐自己的烦忧:大一的学生喜欢和她聊时间管理、寝室调解,甚至是恋爱问题,大二的学生更多地会咨询学习问题,大三的学生会和她谈职业规划,大四的学生向她述说即将离别的忧愁,就连毕业的学生,也愿意找“袁妈妈”说说话,缓解他们在职场遇到的压力。无论学生问多小的问题、时间有多晚,袁江云从来都不介意,总是耐心解答。“只要可以让学生不费很多的心思,不走太多的弯路,聊多晚都可以。”
目前,袁江云担任会计ACCA方向1501班的班主任。前不久,班上的几位同学参加了2018年(第五届)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袁江云连续四天牺牲自己中午的休息时间,为她们作指导。ACCA1501班学委张淑琪说:“袁老师为我们修改案例,具体到每一个词语的运用,比我们还要投入、认真。虽然未进入复赛序列,但是跟着袁老师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袁江云的带领下,会计ACCA1501班四级通过率达100%,ACCA全球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全球通过率,先后两次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袁老师十分平易近人,每次ACCA全球统考之前怕我们紧张,都会特意过来看看我们,为我们加油打气。” 张淑琪同学觉得,他们班能取得这些成绩,与袁江云默默付出是离不开的。
袁江云已经送走了4届学生,“收入”了学生们的惦记,这些学生经常会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和她保持联络,不时回来看她。在她看来,学生们的惦记就是对她做好一名老师的最大肯定。(文/ 徐超怡 李潇玲)
责编:刘宇慧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