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18-12-28 09:15:39
作者:邓宏顺
[内容提要: 阳雀坡的信仰,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信仰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正因为如此,几百年来,这里人丁兴旺,财富会集,建筑有序,生活和谐…]
每次走进雪峰山深处的阳雀坡,我总是有一种震撼。
最初看到阳雀坡六大古宅院如此完好、清纯,全为一抹清朝颜色,我有视觉的震撼。
最近一次走进古宅院我有内心和思想的震撼。这里的天灯、土地堂和神龛,使我明白了古村人内心的秘密。
很多乡村也立有祭拜土地神的土地堂,祭拜祖先的神龛,但无祭天的物象,这与阳雀坡无法相比。古代启蒙教材《三字经》上说“三才者,天地人”,意即天、地、人是宇宙间最主要的事物。阳雀坡人以此三者为信奉,无缺其一,所以我说阳雀坡是中华民族传统信仰的乡村典范!
阳雀坡人用点天灯的形式信奉天体。对天体的崇拜源于古人对自然的认知,因为天体带来光明,带来热量,带来方向,明示季节,如无天体带来这些,人便无法生存。所以,清初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在无气象科技的古代,人必须懂得天文方可在行事中取得秩序、方法与成功,故《三国演义》等古人著作中的智慧人物都精通天文。
未知起自何时,但延续至今,阳雀坡人家家户户都有在中堂门上方点天灯以示尊天的习俗。天灯为方形,从中堂门上方的屋檐下垂至适当高度(如图)。古时均用竹、木制成四方框盒,嵌以底板和天窗,然后用油纸粘牢四面(当今已用玻璃遮挡四面),每逢年、节,内燃蜡烛或灯泡,以放出光亮照明天空和门堂。这便是阳雀坡的天灯。
与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比,世界上三大文化体系中,唯中国文化包容性最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天包地,地包万物,故以天为大,尊天自古皆然。在《论语·八佾第三》中就有孔子答王孙贾问祭的记载。孔子回答王孙贾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即得罪了天,你求谁都没有用!在《老子》第25章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天道相通,并至高无上,所以,中国的皇帝也有祭天的天坛。
阳雀坡人对天的信奉衍化融入了人间常理,他们认为违反了人间常理,就天理难容。他们相信人在做,天在看,所以,阳雀坡开山祖母冯娥给后人留下的家训中有“与人为善,取财有道”;他们相信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所以,他们一代又一代不懈努力,开拓家业;他们相信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所以,他们历经沧桑,许多天灾人祸也未使这里的古建筑群受到毁坏。
阳雀坡人信奉土地。土地存在于人类之先,自古以来人之生存依赖于土地,任何人到任何时候也不敢奢谈离开土地而生存。吃的饭、菜及其他食品来自于土地,穿的衣帽鞋袜来自于土地,住的房子是由土地产生的材料而建在土地上,行的道路桥梁同样依赖于土地,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土地!即是工业时代,任何人照样不敢妄谈可以离开土地,因为我们所有的材料,包括最先进的材料,最初都是以矿石的形态存在于土地之中,是因为开采,提炼,才成为人类用于飞天、用于潜海等等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所以土地堂前总有这样一副对联“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
与别的任何地方不同的是,阳雀坡人对土地的崇拜达到了极致。他们不像其他地方, 只在村口设一座土地堂供全村人祭拜,而是每家每户都在自家大门口的显要处设有土地堂(如图),每逢年节,都要由屋主给土地堂点灯、燃烧香纸,作揖叩拜,以表示对土地养育的感恩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再获丰收。
阳雀坡人信奉祖宗。中国自古尊从家、国一体。这种伦理已深入人心,所以人人既生活在自己的国家责任之中,也生活在家庭伦理责任之中,追求仰无愧于父母,俯无愧于子女,对前世、今世和后世都有自己的见解,使家庭伦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宗教替代品。因而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上说,自有孔子以来,中国人便受其影响,走上以道德代宗教之路。他还说,中国人有一种精神,为宗教所不能,这就是相信人可以依赖人类自己创造幸福。这就形成了认定自己的祖先是英雄的理念。阳雀坡人在信奉祖宗方面尤其典型。走进六大古宅院的中堂,最具尊严的就是祭祀祖宗的神龛(如图)。神龛内或写祖宗源流,或写“天地国亲师位”,摆有香炉、灯盏,现在也摆上祖宗遗像。因神龛位置很高,下方根据需要,摆有几级方方正正的上香岩,以供上香人踏步而上,点燃香烛供奉祖宗。
阳雀坡人不仅在形式上信奉祖宗,特别在内心深处和行为上对祖宗遗训也坚守不移。如其开山祖母冯娥为后人立下了“与人为善,取财有道;只许修屋,不准拆房”的家训(如图),阳雀坡后人一代代都信守不渝。我们从保存完好的六大古宅院就完全可以看出,几百年的自然风雨和社会运动,都没有能毁坏这一古建筑群,信奉献祖宗遗训自然是功不可没。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后,强逼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歧视和奴役,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西方人开始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人果真没有信仰吗?直到今天,中国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西方人又开始研究中国人的信仰其实比他们信仰更加接近科学,更加能解决现实问题,于是,他们又羡慕起中国人的信仰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阳雀坡第四座古宅院的中堂里,如今仍保持着新中国成立之初,张贴在屋壁上马、恩、列、斯、毛等画像。这也是他们当代信仰的一种形式。这家的屋主人谌志忠先生还常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学者探讨马克思主义学问。
正如雪峰山区的巫医药师百工之人在各种祭祀中,头杯酒祭天、二杯酒祭地、三杯酒祭祖师一样,阳雀坡人追求的是要在祭天、祭地、祭祖宗中,传承一种自立自强、重视子嗣,和在天界、地界、人界中获得精神依托和人生的意义。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阳雀坡的信仰,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信仰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正因为如此,几百年来,这里人丁兴旺,财富会集,建筑有序,生活和谐。同时,他们又能与世具进,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时,他们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游刃有余,他们既把祖宗们留下的六大古宅院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又能在村外另辟新地建设现代化村庄。这与许多村镇拆掉古建筑重建现代房屋相比,阳雀人聪明了许多。
责编:金原
来源:今日头条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