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2018-09-28 13:13:50
潮宗街,行人匆匆而过。
目前,长沙潮宗街片区的有机棚改正进入实质性阶段。所谓有机棚改,就是不大拆大建,运用“拆”、“改”、“留”的“有机手法”,在保留传统文化载体建筑的基础上,以“宜居、宜商、宜游”为理念,保持“街巷格局不变、空间尺度不变、文化记忆不变”,打造特色精品街区,让政府省心,改户舒心,市民宽心。近日,摄影师走进潮宗街片区,寻访、倾听生活在这居民的故事。
图\文 阿信
王娭毑,住楠木厅18号二楼,80岁,思维敏捷,身体硬朗,性格开朗,吸了一辈子的烟。现在每天上午出去买菜,下午打一场麻将,5点以后就不再出门了。
王娭毑所住的这栋楼在上世纪30年代曾经是日本人的医院,叫“田河医院”,解放后成为运输公司的医院。如今有机棚改,这栋房子不拆了,要修旧如旧,住户们也不用搬了。
甘嗲,湘阴人,来长沙做生意已28年。目前在潮宗街一小巷摆凉粉摊。闲时,练练毛笔字。
他的老伴负责带孙。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孙子,大孙子已16岁了。
王师傅,1959年生,住群胜里24号院内一栋楼房的3楼。他家是这栋楼房唯一一户没有搬走的。实施有机棚改后,王师傅可以选择继续生活在这里。
九如里17号居民宿舍楼基本搬空(仅3楼还有一户),但在2楼206号房,在搬空的废墟屋里,住着一位捡废品的男子。姓单,48岁,来自常德市石门县,家有妻子和一对儿女。他一人在房里喝着酒,吃着昨天与朋友一起吃剩的口味虾。“这日子没味,还是要回去”。他说,“在长沙朋友多”,似乎又在解释留在长沙的原因。
这位大嫂住楠木厅18号,对人友善,总是一副笑脸。她背起小包,带上几十块钱,赶麻将场子去。
这位大嫂也是住楠木厅18号,一大早,她坐在大门对面的石头上,两头看看,透透新鲜空气。肚子饿了,她起身回家搞早饭吃。
大嫂姓吴,家住梓园巷3号。这是一栋3层楼的私房。去年,政府和他们家谈拆迁协议,可以补偿260万元。现在实施有机棚改,房子不拆了,吴嫂子一家对此很高兴。
潮宗街上的这家“放心粉店”,位于街北侧,不属于此次棚改范围,所以,来自望城铜官的店主照旧开店迎客。
在前期的拆迁中,潮宗街片区已经搬走了不少住户。图为永清巷23号即景。
不少房屋已经开始改造,街上来了不少施工人员。
来自广西南宁的两位女士,饶有兴致地来到楠门厅金九故居瞻仰。年纪大的这位是学韩语的,对韩国历史有所了解,知道被韩国国民誉为“韩国国父”的金九曾在长沙从事独立、反日运动一年,当时就在楠木厅居住和工作。这次来长沙,她们几经周折找到这里,遗憾的是,由于棚改,故居闭馆。两位女士只好爬到故居对面的居民宿舍楼,眺望故居。
一妇女推着婴儿车外出买早点回来,向巷子深处的家走去。
他们的故事可能很平常、简单,却真实展现了最长沙的市井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期待,亦古亦新的潮宗街片区,不久就将呈现在长沙市民面前。
责编:田甜
来源: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