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安化历史 | 安化第一任知县毛渐

  中国梅山文化园   2018-04-06 11:26:11

文/蒋青生

北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经过朝廷的劝谕招抚,数千里梅山归服王化,划分为“归安德化”的安化县和“王化一新”的新化县,其中“下梅山(安化县)独居形胜,溪徭凭以为固”,其治理尤为重要,用谁为知安化县事?谁能担负起治理这片新辟疆土的重任?宋朝统治者经过反复考虑,将时任宁乡知县的毛渐移任安化知县。毛渐就这样被推上了安化的历史舞台。

毛渐是今浙江衢州市江山县人(明以后称“清漾毛氏”),北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如果按照宋代进士任知县的惯例,此时他任宁乡知县尚不到四年。宋廷为什么如此重视他,放心让他去治理苗徭杂处的新建安化县呢?《宋史·毛渐传》认为:“熙宁经理五溪,渐条利害以上察访使,使者诿以区画,遂建新化、安化二县。”也就是说,当时接壤梅山东部的宁乡知县毛渐,自始至终参与了朝廷“经理五溪”、“开辟梅山”的重大事件,并在其中提出了很多建议,具备足够的才干与谋略,被认为是治理安化县的最佳人选。于是,宋廷把赏功与归责融为一体,提拔毛渐为著作郎,同时知安化县事。

综合《宋史》、《安化县志》等史书来看,毛渐任安化知县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这个惨遭宋廷数百年政治经济封锁、民众惶恐逃亡的山区县迅速恢复了生机。

首先是“弛禁释罪”。在梅山地区尚未归服之前,罪犯、流民不断进入梅山;宋廷“环戍以兵,田禁不垦”,禁止宁乡、益阳、武陵、桃源等周边县的民众耕种边境田土,并不得与梅山地区人们交通贸易,尤其禁止盐铁、战马等物资输入梅山,使梅山地区生产力、战斗力急剧下降。置县后,宋廷宣布赦免过去流亡者和抵抗者的罪责,同时初步划分县域疆界,允许人们开垦耕种边境田土,额定新、安二县盐引,开放与梅山地区的正常贸易。

其二是“籍户授田”。置县以前,梅山民众都未纳入政府户籍。置县之后,凡是愿意留下来的民户,根据居住地的城乡差别,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再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 “主户”与“客户”;最后再以家庭财产多寡,将主户划分为五等,并按财产多少承担税费与徭役。对于贫困无田的客户,均给一定的田土。

其三是“教之耕犁”。由县衙采取一定的措施扶助生产,特别是着重于改变土著居民刀耕火种习惯,推行鼓励饲养耕牛、禁止私宰耕牛;耕作水田,种桑养蚕;贷给种粮,开垦荒地;免除一定时限内的税收与徭役等等优惠政策。这些措施促进了安化的农业发展,之后来安化考察的武安(今长沙)节度推官吴居厚就感叹说:“试问昔时畲粟麦,何如今日种桑麻!”

其四是“讲道劝义”。进士出身的毛渐特别重视教化,下车伊始,就建立安化县学,奏请朝廷均给安化县一定的“学额(定期考取秀才、廪生等由政府资助的读书名额)”;同时针对梅山峒民信奉因果报应的特点,明确了五座寺庙(即“开梅五寺”)在控御险阻、感化民众方面的功用,树立佛教、道教在社会教化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改造民间陋习与尚巫淫祀习惯(吴致尧《开远桥记》:度岩险控阨处建寺者五,意以为徭人畏罪福报应,因俗以教,使之瞻仰而默化。又即溪人祈祷之洞请建观焉,赐名洞天。设学校、联师儒以作新之。)事实上,安化置县之初,宋廷在教化方面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观寺与学畀之内府之钱三百五十万,给膏腴之田二千一百亩(出处同上)。”

其五是确定县冶。毛渐是当时有名的文学之士,但他还有个爱好,就是堪舆之学,也就是看风水。史载毛渐遗著就有《地理五龙秘法》。因此,在确定安化县治时,毛渐应该是大显身手的。相传他除了观察山川走势外,还广泛比较安化县内各处旷野的泥土轻重,按照“建县必贵地、地贵必土重”的原则选取最合适的地点,最后确定在梅城的伊溪东岸建造县署和县学。当时有另外的风水先生认为伊溪东岸不合适,说这个地方六十年后有兵火之灾。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安化县署果然毁于钟相之乱,不得不迁到伊溪西岸原启宁寺的基址重新建造县署,这时距开梅置县仅仅五十八年。由此可见,毛渐可能对自己看风水的秘法过于自负,因而在确定安化县治时大大失算了一回。

毛渐何年结束安化知县任期,现在已经不可考证。但《安化县志》载元丰元年有钱姓知县莅任安化,则毛渐最迟可能在公元1077年就被召为司农丞、提举京西南路常平。此后历任今江苏、广东、江西、浙江等地方职务,五十多岁的时候,毛渐成为北宋与西夏边境的重臣,摄渭、秦、熙三州事,后又摄帅泾原,史载他“日夜治兵,乘夏人犯边,遣将捣其虚,遂破没烟砦”。他也因此“进直龙图阁、知渭州”,但还没就任就过世了,时年五十九岁,宋廷优赠龙图阁待制。

毛渐曾在宋哲宗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担任秘书监(约为正四品)。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开梅山颂(并序)》,以称颂宋廷对于梅山地区的经略与管理,也借以缅怀自己十多年前的功绩:宋有天下一百一十三载,梅山之地犹列溪峒。熙宁天子厉精求治,顾宰相曰:“重湖之间,蛮徭错处,非所以一教化同风俗,宜开拓而统领之。”议遣中书户房检正章惇措置。会湖南道转运判官蔡奕以图来献,乃以惇察访湖南北事,奕领湖南道转运副使,合谋经制。壬子冬十月,吏士传檄,招谕獠从。于是籍户授田,均定租赋,分建二邑,功成政举,百姓欢呼,请记功德,被于金石,故为之颂云:粤惟梅山,千里其疆。形阻沃壤,蛮獠披倡(应为披猖,猖獗)。强弱相凌,自为仇敌。志有不逞,辄骚(骚,扰乱)疆埸。朝廷患之,环戍以兵。田禁不垦,以息其争。天子神圣,顾为尔辅(尔辅:指车上的箱板,此处代指梅山疆土)。惟此南方,夷俗杂处。孰往予抚?佥(佥,众也)曰惇谐。奕奏自外,伻(伻,音pēng,出使,令使,此处也即蔡奕)以图来。天子曰谕,汝惇暨奕。将命出使,怀柔友燮(怀柔,以政治或经济手段安抚笼络其它政治势力。友燮,即燮友,使之和顺)。使臣戾止(戾止,来到),宣天子言。弛禁释罪,均赐土田。贷牛种粮,教之耕犁。以衣以食,无寒无饥。涵泳休泽(沐浴、浸润着王朝的恩泽),讲道劝义。斑白提孩,莫不咸遂。徭俗于变,皇风大同。熙熙皞皞(音xī hào,和乐貌),天子之功!

同治《安化县志》卷三二记载,这篇颂是“宋守秘书监著作郎毛渐撰、县尉刘次庄书。立石刻于县东三十里八里潭摩崖上,后经兵火,石毁。著作孙毛恕知衡阳,刻于石。”不知现在衡阳还有没有这篇诗作。但《清漾毛氏族谱》中,毛恕应该是毛渐的曾孙。近年更有好事者考证,毛渐这一派清漾毛氏,北宋初年有一支迁往江西吉水龙城;龙城这支毛氏,元末避乱又迁居云南;明洪武初,云南这支毛氏有个叫毛太华的,再迁湖南湘潭,成为韶山毛氏的始祖,后来出了一个叫毛泽东的大救星。。。

其实毛渐还有一大“功绩”,就是“发现”了上古文献《三坟》。《三坟》见于《左传》,后人认为是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但从周秦至汉唐从来没有见过其内容。据毛渐《古三坟序》,他在元丰七年(公元1085年)经过唐州时,在一户人家墙壁上看到“三坟书被某人借去”的记载,于是追寻一番,找到了这本书,该书分山坟、气坟、形坟,以《连山》为伏羲之《易》,《归藏》为神农之《易》,《乾坤》为黄帝之《易》,各衍为六十四卦而系之以传,又杂以河图、代姓纪及策辞政典之类。但后人认为,毛渐找到的《三坟》特别浅陋、错误很多,应该是伪作。

责编:曾璇

来源:中国梅山文化园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