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18-03-06 09:41:13
早春二月,位于洞庭湖边的华容县田野里一片繁忙景象,菜农们利用晴好天气采收芥菜。

华容芥菜种植历史十分悠久,据《华容县志》记载,魏晋时期当地就已有芥菜种植。芥菜属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多见于南方地区,《本草纲目》有云:“大抵南土多芥。”其中我省岳阳市华容县所产芥菜更是遐迩闻名,在2008年就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认证。如今华容县的芥菜种植、加工产业蓬勃发展,华容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芥菜生产区。据统计,“华容芥菜”系列加工产品占全国同类产品销售市场的50%份额。
芥菜为秋冬作物,一般在每年9月份下种,通过育苗、移栽、施肥、除虫等手段精心呵护后,来年3月即可采收。农户也可在条件适宜时在8月前后提前播种,如此便可像前文提及那般在年节前后进行采收。芥菜秋播、冬长、春收的生长习性,让当地农户可以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从而充分利用土地。

芥菜主要有叶用芥菜、茎用芥菜、苔用芥菜等6个类型,华容芥菜主要为叶用芥菜。当地所产的大叶芥菜植株硕大、茎多叶厚、质地脆嫩,经腌制后色泽淡黄、微酸爽口、咸香扑鼻。
近年来,华容芥菜形成了水萦梅梗菜、佐料鱼酸菜、八宝盐酸菜和酸干盐菜等六大类主要产品,全国约85%的酸菜原料源自华容,统一集团、康师傅、斯美特等食品公司60%的方便面风味酸菜包均产自华容县。
芥菜的优异品质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华容县位于长江和洞庭湖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质地较轻、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耕作性好,并且当地气候温和,严寒期短。这些条件对于喜好冷凉湿润、忌炎热干旱、不耐霜冻的芥菜而言都极为合适。

如今芥菜已成为壮大华容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2017年华容全县芥菜种植面积超过13万亩,芥菜加工企业3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芥菜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部分国家,总产值超过40亿元,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融合发展。
从田间地头的寻常小菜发展成富民强县的大产业,华容芥菜产业的告诉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合理规划。
华容县蔬菜协会会长周志峰表示,华容虽然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种植芥菜,但以前都是各家各户零零散散的“小打小闹”,不成规模更谈不上标准。这样每家每户的收益并不突出,在种植和加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反而还要亏损。

以芥菜的加工腌制而言,以往的惯例是农家自行挖掘土窖进行腌制。据周志峰介绍,传统的土窖腌制有不少缺点,不易于贮藏而且产品质量很不稳定。现在华容芥菜产业园区里,统一采用县政府投资建设的标准化水泥腌制池,近年来,华容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华容芥菜栽培技术规程》《华容芥菜加工技术标准》等芥菜生产、加工技术标准,“从种植到加工都按照统一标准来。”
为了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华容县政府于2017年7月颁布了《华容县芥菜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旨在从基地标准化、加工集群化、流通网络化、产业体系化、产品品牌化等全方位构建芥菜产业链。

在华容人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华容芥菜”成为当地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2015年,“华容芥菜”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为8.77亿元,居全国蔬菜类第9位、湖南省第1位;2016年获评湖南十大农业品牌;2017年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湖南省现代农业十大产业聚集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017年,华容县芥菜产业吸纳的从事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的农民达到6.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近万人,一般菜农亩平可实现收入3000元。以华容县梅田湖镇华顺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2017年仅芥菜种植一项,就为贫困农户人均增收800余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勤劳坚韧的华容人发展了冬日生长、逆势而起的华容芥菜,这方水土又何尝不是这方人的真实写照呢。
文/蒋振 陈宇航

责编:周歌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