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文史网 2017-09-12 00:03:25
明朝天启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陕北又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由于海外贸易的刺激,明朝富庶的南方,大片田亩 被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随之下降,北方大旱则导致粮食更为匮乏,粮价开始节节攀升;与之相对应的是,明朝中央财政却因为灾荒之年 税收相应减少。随着财政的进一步拮据,赈济成为空谈,而没有了赈济, 农民无法生活下去,最终只有铤而走险,起来造反。当时出现了两支有名的农民义军,分别由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在他们的领导之下,农民起义军与朝廷派来的大军展开激战,双方虽力量悬殊,义军仍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攻城略地。不过由于义军战斗路线的随意性,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审视全国形势,没有乘胜追击,李自成占领北京后,最终退守并兵败湖北九宫山。
在郴州关于李自成传说最多的地方是莽山。莽山是个神奇的地方,此地流传着很多关于农民起义军的传说。
李自成兵败湖北九宫山,利用金蝉脱壳计策,来到莽山避难,并且将大量金银财宝留在莽山,引发后人无限的遐想,甚至有人慕名来此寻宝。 事实上,历史是不容我们杜撰的。苏仙区白露塘镇首家寨,有一处摩崖石刻:“大明永历三年乙丑仲春月十一日避李兵,上岩六吉日。”记载清 顺治六年(1649),民众躲避李自成溃兵的文字。同样在《桂阳直隶州·乡 土志》中也有详细记载:“国朝顺治六年正月,闯贼余党一只虎败遁,过郴、永,杀戮甚残。贼驻永兴,分水陆两营,自观音岩至问仙洞,连营相接。搜山劫寨,掳掠妇女千余,灭烟者数百家,苦不堪言。三月,和硕郑亲王从衡帅兵追之,至粤境始还。”这段史料更加说明,李自成溃兵在顺治六年来到郴州,杀死很多百姓,住永兴观音岩至问仙洞之间,密集驻扎, 分为两个营:水营和陆营,劫掠山寨百姓,甚至掳掠很多妇女,导致数百 家庭家破人亡,百姓苦不堪言。后三月,清和硕郑亲王从衡阳带领士兵追讨李自成溃兵,追逐到广东。可能是李自成败兵在逃亡广东的路上,有部分败兵藏匿到莽山之中,才有了今天莽山李自成的传说。
李自成兵败后,张献忠又派兵占领郴州各地。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 张献忠占领长沙,派部下挥师南下。由于郴州刚刚从李自成的溃兵占领中缓过来,明王朝的驻军还非常薄弱,面对强悍的张献忠兵,明军纷纷投降或者逃走。张献忠之兵顺郴州南下,但被韶关驻军打败,张献忠再次回兵郴州。而后因张献忠有目的地往四川一带发展,放弃了郴州及整个湖南。
责编:朱晓华
来源:郴州文史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