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俊 新湖南客户端 2017-08-12 07:35:08
新湖南客户端8月11日讯(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吴宝善)今天,“湘字号”传统技艺工匠竞赛——湘竹(竹雕、竹郁、竹编)技能竞赛决赛于湖南工艺美院落幕。
此次湘竹(竹雕、竹郁、竹编)技能大赛决赛,由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经信委、省人社厅、省商务厅、益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是湖南省“湘字号”传统技艺工匠竞赛内容之一,涉及竹雕、竹郁、竹编等加工工艺。
大赛要求选手依据竞赛主题,在3天时间内现场独立完成作品设计与制作。包括竹雕、竹郁、竹编,选手可任选一种方式制作竞赛作品,也可以一种方式为主、多种方式结合综合制作竞赛作品。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们的镜头来看看手艺人们玩转竹子的千般花样吧!
竹雕
竹雕,也称竹刻,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来自怀化的选手,胡子爷爷杨国大,今年64岁了,是怀化市会同县高椅古村“民俗博物展览馆”的主人、“江南古村第一楼”的楼主,被业内称为“竹雕怪杰”。
90后竹雕参赛选手,这是年轻人的freestyle!花甲老人与90后小伙同台竞技,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坐着轮椅前来竞赛的永州选手唐国强,为他点赞!
活得最朴素的人,干着最漂亮的事。看他手上的陈年老茧就知道他为传统技艺付出了多少心血。
大师自有大师的气质,一般人是学不会的。
这神似的姿态,像是在篆刻着自己的一生。
一位参加竹雕竞赛的老者正在观摩他即将完成的雕刻作品。
这些小人儿好像要从竹雕中走出来啦!
跟着嘴型一起哈哈哈哈......
部分竹雕作品展示
竹编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国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2008年6月7日,竹编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看这一根根简单的竹丝,在竹编艺人的手中,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变形记”。
精雕细琢不为工繁省一刀。
竹编参赛选手正在认真地编织着他的作品。
小龙虾就要呼之欲出啦!
看着已经成型的作品,叔叔心里乐开了花。
参赛选手正在欣赏刚完整的作品,场面其乐融融。
传统技艺吸引了小孩子的眼球。
部分竹编作品展示
竹郁
清雾万缕缠山间,雨柔千丝唤竹声,跟竹雕相比,竹郁的主材形状便显单一和简单了,就是一些大小、长度、颜色不一的圆滚滚的竹子。但是,在竹艺匠人的手中,这些可都是宝贝。竹子在他们的手中,将会来一次华丽的蜕变。
凝神屏气无言语,两手一心付案牍。
能抵御枯燥感的,不是兴趣和情怀,而是工匠精神。
竹郁参赛选手正在准备参赛作品。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手艺之所以迷人,不仅仅是因为手工打造出的产品比机器制品拥有更多的灵魂,一旦沉浸在某一门手艺中,便会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
部分竹郁作品展示
此次大赛结果尚待公布,最后这组镜头纪录了竞赛背后工作人员的付出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