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茶陵 2017-07-27 09:03:01
你知道吗,曾经有一位茶陵的抗日猛将,让日本鬼子闻风丧胆。90%以上的茶陵人,还不知道曾经的茶陵还有这号牛人!
他就是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17团团长龙书金!
龙书金将军,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茶陵秩堂一个农民家庭。年少时,人称“憨公”。龙书金将军左臂短。因中弹断骨,仅以筋皮相连,似瓜蔓,能左右旋转;似弹簧,能上下伸缩。而五指灵活,运用自如。故人称“短臂将军”。将军八十高龄,眼不花,耳不聋,穿针引线,种菜浇花,皆自己动手,羡煞后生辈也。
龙书金将军善射,有百发百中之硬功。在江西苏区红军连队里,将军为射击标兵。红军到陕北后,于三原开运动会,将军为射击代表。平型关大战,时任连长的龙书金将军率部攻日军一“蛇头”阵地,因其火力凶猛,久攻不下。将军上前观察,见远处一小山包上有两个日军人影,一持望远镜,一举指挥刀,似为日军指挥官。将军取套筒枪瞄准,“叭叭”两枪,两人应声而倒。我军一鼓而上,敌溃败。
龙书金将军打仗极有悟性。某日,将军与众转移中,遇日军骑兵追之。只见后头马蹄阵阵,刺刀闪闪,若排山倒海而来。情形十分危急,适逢前方有村庄、树 林、山丘。将军振臂一呼:“快进树林!”遂率众进密林中。日军骑兵追至,徘徊于树林前,弃马欲进,然犹豫再三,遂退。其时,往村庄、山丘逃者皆被日军追杀,而龙书金等人生还。有人问何故,将军答:“村庄有路,山丘有坡。骑兵都可进,而独树林,骑兵无法进,只能下马,而此时我既可持步枪击之,又可迅速退之。”此乃战争中之悟性也。
1939年3月,龙书金将军率部于鲁北陵县大宗家与日军激战,左臂中弹负伤。医生告之,弹头于左上臂骨内炸开,为粉碎性骨折,急需手术治疗。术时,嘱其坐靠背椅,一护士取粗麻绳至。将军惊问:“你要捆我不成?”医生对曰:“我们没有麻醉药,只能用吗啡代替。它的效果不太好,怕你受不了。”龙书金将军大笑曰:“可知关公刮骨疗毒故事?”言毕挽袖伸臂,曰:“请用刀,保证不动一下。”医生乃垫油布于臂下,取手术刀在手,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利刃到处,“吱吱”有声,顿时,血流如注。龙书金将军安坐椅上,纹丝不动。然脸上汗珠滚滚,浑身湿透。术毕,警卫脱其衬衣,拧之,竟汗流盈盆。
龙书金将军回忆言:我军的抗日游击战争,得到了当地老乡的鼎力支持。一次,日军大队人马到山东平原县扫荡。龙书金将军与警卫员未来得及躲避,便进了某村一大户家。该户院子里有两个地窖,龙急将枣树刺子搬开,钻进地窖。进后方发现窖门没关,此时,日本兵已敲门。将军心想,此命休也。忽见一双三寸金莲,一扭一扭过来。至地窖门前,停步。弯腰将枣树刺子盖上窖门,又取扫把扫去院中脚印,然后开门。鬼子走后,“三寸金莲”请将军进屋,端出白面馒头招待。 龙书金将军言:“我记得那天是大年初一。因为这家是地主,解放后我一直不好去看她。”
>>人物简介
龙书金(1910—2003),茶陵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政卫连排长,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连长,营长,团长,山东纵队鲁北支队副支队长,115师教导6旅17团团长。
1939年2月,曾参加和指挥了陵县大宗家战斗。1941年2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副旅长。1942年9月,兼任冀鲁边第二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2月,冀鲁边军区与清河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任渤海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十七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副军长,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兼广州市警备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八大、九大代表和第九届中央委员。
责编:朱晓华
来源:微茶陵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