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 2017-04-13 08:48:07
有一次在泰国逛夜市,人挤人啊简直,一不小心我的膝盖撞到了什么,扭头准备说对不起,一看是婴儿车,里面躺着个含着奶嘴的嫩娃娃,婴儿车旁边是一个大约四岁左右的金发小女孩。
她那高大的外国父亲还没等我开口就立马说了句“sorry”,在他身边,还有他的金发妻子,正对着我微笑。
我也赶紧补了一句sorry,然后彼此错开让道,看着他们走在前面的背影,我的内心是无尽的羡慕......

我立刻拍下这家人的背影发给一个时常抱怨“生了孩子没旅行”的朋友,她秒回了我一句,“这么多人,小baby在下面怎么呼吸到新鲜空气啊!”

01
这对家庭让我想到去年看到的一篇真实报道,是关于来自美国的Christine Gilbert家庭的故事。
Christine的工作是写作、摄影,因为工作性质相对自由,和丈夫计划着环游世界,却发现自己怀孕了,在经历过反复的思考、挣扎,考虑过各种可能性后,夫妻俩决定带着孩子完成的旅行。

带着那么小的baby旅行不仅仅是负担,还有很多现实的因素,baby的身体要不要照顾、路上吃的东西是否安全健康、孩子能否睡好、要是路途中生病怎么办?别说旅行考验关系,就算在家带孩子都会产生矛盾甚至导致离婚,更何况在路上?但Christine夫妻俩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在路上的第三年,Christine又生下了女儿,一家四口“浪迹天涯”,孩子在路上成长以及被教育,一家四口和睦亲密。

走了40多个国家后,Christine夫妻还没有要安定下来的想法,而且Christine怀了第三个孩子,等孩子出生,他们依然会按照原计划旅行。
如今两个孩子都成了世界宝宝,有几国语言的基础,开朗阳光乐观。

为了不误导大家,我们客观来分析一下Christine一家之所以能这么做的基本条件,我认为至少有三点:
1.夫妻关系契合、价值观一致、追求相同;
2.工作性质和收入的适合且能支持这样的旅行;
3.对孩子健康与安全所需做足功课,并非盲目上路。
这是外国家庭的故事,我们中国也并非没有,比如这个江西的家庭和吉林的家庭。


举这些真实的故事,并不是要每一个家庭都这么做,毕竟人人不同,教育和成长的方式可以很多,带孩子旅行只是其中一种。我想说的是,生孩子和旅行并不冲突,没必要将自己不能旅行的其他主客观原因归咎到“生了孩子”上。
02
话说回来,很多人不愿意或不敢带孩子出行,免不了考虑的是,孩子太小太脆弱、工作性质和收入不适合、对潜在危险有所担忧,以及懒得麻烦。
懒得麻烦就不说了,关于潜在危险,只要不去高危地区,加倍小心一些,都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我们倡导的是带孩子去看世界,又不是带孩子去伊拉克冒险或爬珠峰挑战,世界那么大,美丽、安全、人又友善的地方那么多。

只要选好旅行目的地,气候温和、社会安定的国家或城市,选择住宿玩乐时多考虑孩子需要,比如相对安静一些、附近有医院等,完全没有问题。
至于孩子身体情况,这个没办法,但只要孩子健康、经济条件和时间允许,又有带孩子上路看世界的心思,那么又有何不可?!
至于经济条件,带孩子旅行又不一定要去费用高昂的国家,有多少经济能力就承受怎样的旅行,坐个高铁去隔壁省份也不是难事,而时间嘛,挤一挤总是有的,只要有心,短途长途都OK啊。

也有人质疑,这么小带出去有什么用?其实,带上孩子去旅行,不一定要孩子记住什么,就是一个视觉的积累,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不要说孩子,就连我们成年人在路上都能得到锻炼和成长,对正在认识世界和塑造性格阶段的孩子来说更是无价的收获,长见识、知世界自是不必多说,学会照顾人、互助互利、与陌生人交流、培养责任心、适应与应变能力等等,在每一天都有情景素材供体会和实践。更何况对体魄也是有帮助的。
知道世界的大,才明白自己的斤两,对人对事不会苛刻也不会大惊小怪,性格也会更为阳光、开朗、正面,当然,这也要父母会教了,不然就是我们见到的熊孩子。
03
那么问题来了?多大的孩子带出去最好呢?
儿童心理专家吴歆认为,2岁以上的小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是可以出去旅行的,只要是家长有精力,小孩子身体健康,体质很好,以安全为前提的旅行好处多多。在旅行的同时应该注意安全,以不让孩子受到伤害为前提。
亲子咨询师张志芳也表示,孩子2岁以后可以出去旅行。2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高发期,这个时候经常带孩子出去看看风景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所以,如果还是担心,可以在孩子2岁后开始这样的规划,未必要放下一切像美国夫妻那样在路上四年,只要有假期,带上孩子,一年一两个地方走走看看,十年下来,孩子小学毕业视野和经验也都是惊人的。

说了这么多,还是得强调的是——旅行是一种值得肯定和尝试的教育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我们这一代观念和思想已经有了变化,如果旅行是一种能有所收益的培养教育孩子的方式,而我们各方条件又允许的话,为何不尝试一下呢?
我们不该拘泥于某一种方式,因为可能性是那样的多,无论是教育孩子的方式的选择,还是我们自己人生与生活的选择,拘泥于任何一样,生命都会变得单薄而固执,那不该是我们对待生命应该的态度。
我总是很难忘记在泰国遇见的那外国一家子,因为那是我向往的家庭生活、是我所期待的未来,也是我想要对待生命的方式。
责编:田甜
来源:网易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