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7-01-13 00:15:51
新湖南客户端(实习记者 万枝典 记者 王铭俊)1月10日,湖南工艺美院服装艺术设计系,我们见到了系主任张继荣。
“确实很忙。”
张继荣当了系主任后,各种各样的管理事务便接踵而至。他坦言,如今的自己和以前相比,少了许多创作和思考的时间。
“但我依然是一名老师。”张继荣微微抬头,“我依然热衷于教育,并且以自已及团队通过努力带来的改革成果而感到骄傲。”
(湖南工艺美院张继荣)
“专业+项目+工作室+市场”
学生以团队方式走进市场,作品即商品
湖南工艺美院服装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项目+工作室+市场”。
专业实际上就是张继荣执教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而项目,主要指企业设计生产项目或专业赛事项目,将项目导入课程教学,项目实训过程与企业的设计生产流程一致,也与大赛设计过程保持一致。
张继荣把益阳市苏尼达服装有限公司广场舞蹈服装导入《女装产品设计》课程中,学生的设计作品已经在苏尼达淘宝旗舰店销售上线,取得了不俗的销量。而后,将第八届中国国际青年裘皮服装设计大赛暨国际裘皮协会(IFTF)设计大赛导入工作室,张继荣的学生孙兰作品《warm love》在大赛中获得铜奖。
这些,都是项目导入教学之中所取得的成果。
“工作室模式的概念和市场模式的概念是相关的。”张继荣介绍,“我们将课堂和工作室联动,然后将学生实训作品直接投入市场,通过向社会公开展销的形式,以销售量、顾客好评度等来进行作品评价。”
而这种将作品导入市场的模式,最好的例子就是《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这门课程。该课程以品牌服装产品企划和主题系列产品设计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走进市场,了解服饰制作、营销流程,实现了“作品即商品”的理念。最终,《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被评为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张继荣说,作为一所高职院校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应结合企业需求、市场需求办学,走市场化的道路。
这就意味着,在平时的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当前流行趋势、关注国际品牌动向,要拥有独立的鉴赏能力与分析能力,这样才能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较好地做到零距离就业上岗。
(湖南工艺美院服装艺术设计系教研讲座)
(学生参赛作品)
(张继荣指导的学生作品获得大奖)
产业链断层 设计人才外流 行业实力偏弱
服装教育将成为湖南服装行业特色发展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湖南的服装设计教育,在全国来说缺乏影响力。”
当我们聊到湖南本土服装设计教育时,张继荣直言不讳的表达了他的观点。
张继荣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产业是专业发展的沃土,产业实力不强劲是原因之一。而产业实力不强劲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湖南服装产链配套不完整,缺乏专业的面辅料市场,购买面辅料要到江浙、广东一带,无形中增加了经营成本,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阻力。二是人才外流,影响企业发展。湖南服饰产业规模小且企业数量不多,仅有圣得西、忘不了、派意特等少数几个知名品牌,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本土设计院校培养的人才大多流向广东、江浙一带,外省培养的湘籍设计人才返乡工作者甚少,造成企业发展遇到人才瓶颈。
影响湖南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二是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尚待完善。企业与学校的社会责任是不同的,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利益共同点,促进双方的发展,缺乏一些落地的政策和制度。
张继荣领衔的时尚服饰设计专业群,试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非遗传承与创新、麻文化服饰产品研究、校服创新及产业化研究等方面来强化服务社会能力,助推湖南服饰产业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同时,为了提高湖南服装设计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张继荣带领团队开始尝试着走出去。2016年湖南工艺美院服装系毕业设计作品亮相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源于湖南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侗锦、菊花石雕、浏阳花炮、湘绣、大布江拼布、花瑶挑花等传统技艺作品获得媒体的一致赞誉,并获得了“人才培养成果奖”“最具商业潜力大奖”“新人奖”优秀奖。
鉴于目前湖南服装教育现状,湖南服装设计教育界同仁们也开始集结起来,于2016年举办了湖南省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校际联展活动,致力于抱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专业影响力,助推服务服饰产业发展。张继荣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有源源不断的设计人才作为中坚力量服务湖南行业企业发展,而服装教育将成为湖南服装特色发展之路上最重要的一步。
(张继荣与教师们的教研教改项目)
(湖南工艺美院服装艺术设计系社会服务作品)
(学生非遗创新作品)
教人便是教己,他享受着教书育人的过程
聊到教育,张继荣总是显得额外认真严肃。
“说到底,我的身份定位,还是一个老师。”张继荣认真地说道,“行政事务再繁忙,也不能耽误上课和指导学生的时间。”
入夜后,张继荣往往比白天上班时候更加忙碌,他喜欢给学生补课,只要学生主动提出,这类要求他都会一口答应下来。当关系到一些大型比赛和项目时,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的补课能往往起到不俗的效果。
张继荣很喜欢老师这个身份,他觉得,教人便是教己。在教授别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
不知不觉,张继荣来到工艺美院已经有10年之久。这10年里,他高迁、拿奖。但他也时常加班加点、与师生们一同奋斗于各种项目及赛事,乐此不疲。
对于他来说,校园像一片肥沃的土地,和许多教师一样,张继荣也有这样一个梦想:培养满园桃李。
他享受着这个教书育人的过程。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