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上人 2016-07-18 07:27:02
滩头年画丨时间尘埃中的过往繁华
由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中华网与RCRA联合主办,新湖南、荔枝FM作为战略合作方的“守艺中华,风物之旅”之湘西采写活动,我们来到了湘西,感受穿越时空的民艺与古韵。
文 | 槛上人
图 | 张谨 通讯员 | 曹良海
隆回县滩头镇,昔日曾号称“纸都”。当地耕地虽少,但竹林遍布,加之盛产辰州砂、天英石矿,故而造纸业一度颇为繁盛。而由造纸业带动的相关行当——年画、五色纸、香粉纸也相应地红极一时。从造纸、雕版、套色、到印刷成品,滩头年画行成了自成体系的一套完整工序,这在国内年画制作中极为少见。
滩头年画兴起于明末清初,并于民国初年进入了繁盛时期。当时较有影响的作坊有二十多家,其中以“忠良美”、“生盛昌”、“和顺昌”、“正大昌”等最为著名。每逢年关临近,大批画商从滩头启程,将年画批量销往云贵、两广、湖北、江西各地,甚至一度远销泰国、越南、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此行至滩头已是端午。时雨连绵不绝,衬得一方风物水土入情入致。入得村来,眼见高氏年画工作室里正满满档档地开着工,来访者皆惊叹于此处生意兴隆。谁知年画传承人钟建桐只是无奈一笑:“特例啊,特例。”
诚然,端午时节仍在制作年画,是颇有些奇怪。一来年画本是应时应节之物,过年才用得上。上半年就开始制作是为哪般?二来此时滩头潮湿多雨,画纸不易上色。依惯例,年画每年只做两个月:中秋过后直至腊月。制作完毕,正好赶运过年。细问方才知道,原来是“今年格外有了点订单,于是到此时仍在加班”。
传统手艺往往与自然节令密切相关。每年小满之前三天,造纸匠人伐竹取材,将开枝却不散叶的新竹,对剖为三指尖宽、一米七见长的竹条,而后浸泡于石灰池五十天以上。浸泡后的竹条经冲洗,置入发酵池至少五十天,随后打碎碾压为纸浆,再历经抄纸、板压、分纸、烘干、成形等工序,全程共历时三个月以上。与宣纸相比,此处所产竹纸作为滩头年画的底纸更为适宜。
所谓一地的特产风物,正是包含着一方水土特质。滩头年画以其色彩鲜活、靓丽、饱满而著称,而此特点正是得益于当地矿产天英石。纸坊造出生纸后,须依其用途的不同进行深加工,是为熟制。因此,生纸出厂后便转由年画作坊进一步蒸熟、脱胶、晾晒、打浆、刷粉。其中打浆和刷粉,是工序中最重要的环节。
顾名思义,打浆就是将明矾与水溶液兑以适当比例,施于纸张表面;再将本地特有的天英石打粉磨细制浆,在纸张表面涂层。经由此二道工序的土纸能由黄变白,并且上色持久鲜亮,更重要的是用其绘制的年画立体感强、颜色层次丰富、细节处纤毫毕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滩头曾形成了一条从造纸到年画的系统产业链,其间的各个步骤都有专门从事的作坊、店铺,甚至还兴办过一家香粉纸厂。此厂堪称镇民们小小的骄傲,至今提及仍津津乐道。“能进厂子里工作的都让人羡慕得很勒,可以吃大米白面,”曾在厂里工作过的尹大爷无不自豪地说道。如今他仍在厂里担任技术员,只不过原先集体所有制的老厂早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关闭。厂子已由私人承包经营,生产的香粉纸则主要销往日本、欧美。
由于手工制作、产量有限,每张纸折合一毛钱的出厂价,一年总共也就几十万的订单。而如今滩头只余一脉、尚在切实进行生产的高氏年画作坊,由于每年产量很小,也不再自行做年画底纸的加工,而是早已把打浆、上粉,以及绘制后的裁剪等工序分包给了香粉纸厂。
底纸备好,便可进行雕版套色印刷。滩头年画使用的雕版一般为梨木,材质坚硬、经久耐磨,正是作为木刻雕版印刷的好材料。一套好的雕版可以使用上百年。钟建桐家使用最久的一套雕版,是祖辈传下来的。如今只有在进行新设计的年画图案创作时,才会重新制作雕版。
套印一般分六版,按黄、绿、蓝、橘、红的色版顺序进行印刷,最后才在勾线时使用黑色的线板。年画匠人给各色板刷上所需颜色,再将纸覆于其上,用棕刷横纵来回按扫四次。纸上此时呈现的与木版完全相反的图案,便是年画雏形。
每张年画的印刷,都需细致调整纸张与雕版间的位置,不可有丝毫误差,否则直接作废。布色是否均匀、填充的色块与轮廓勾线是否吻合,是一幅年画成败的关键。就而今的滩头年画代表高氏年画而言,其独道之处正在与此。
滩头年画的另一翘楚,便是色彩。其层次分明、艳丽饱和,持久度堪称同类年画之最。此特点固然与其底纸的上粉、打浆工艺有关,然而重要的是色彩颜料的调配。滩头年画的色料完全源自矿物,其中红色最为夺目,品红、红丹、橘红……层次感颇为分明,而这正源自对朱砂的运用。
湘西盛产辰州砂,自古便是绘画之上品。滩头年画取料于此,再辅以各家秘方,譬如施以金粉调配,便成为了独具各家特色的年画作品。在高氏年画坊,颜料采购回来后,也须经由钟健桐亲自调配。其秘方至今仍不外传。
年过五旬的钟建桐,今已成为滩头一方的“掌桌师傅”和非遗传承人。对于一门独特手艺的传承,他表现得淡定、自然。言谈中既无行业、技艺凋落之仇怨苦闷,亦无重整山河之风发意气。
大抵世间人事不外如此,命运使之,自然而然,苦乐参半。
—END—
采访结束后,小伙伴们各自买了些年画,或赠亲友,或裱起来挂在家中。风物君也特意从钟先生处订制了一批《老鼠娶亲》来分享给大家。
这《老鼠娶亲》是滩头年画的经典图样之一。鲁迅先生就曾在《狗·猫·鼠》一文中提及过床前所贴的《老鼠娶亲》,觉得老鼠们一个个“尖腮细腿,象煞读书人”,甚至夜里因此“不肯轻易便睡“,等候着老鼠们从床下出来。其可爱之处,可见一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守艺中华##风物之旅#微博话题
责编:李婷婷
来源:槛上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