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西 2016-03-15 13:03:08

十五年前,我在芙蓉镇读高中。去芙蓉镇那年,上海贝尔公司捐资修建的教学楼刚好建成,这样,与芙蓉镇相随多年的永顺民中,便更名为贝尔中学了。这就跟后来,王村古镇更名为芙蓉镇,却因《芙蓉镇》这部电影,差不多。
我在芙蓉镇的时候,外地游客都叫芙蓉镇,而本地人称王村的居多。不过当时,镇政府用的还是王村这个名字。芙蓉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镇,秦汉时称酉阳,是土司王的古都。王村借酉水而得舟楫之便上通黔川,下达鄂泸,历来有“楚蜀通津”之誉。

芙蓉镇依山而建,是座山城。贝尔中学处在芙蓉镇的中心位置,在教学楼的后面,有三种香味,格外诱人。
第一种香味,老师家的菜香,天天闻,但吃不上,把嘴馋的。有时在教室自习,趁老师不在,就有同学在窗前观察,看菜香味从哪飘散开的。
第二种属柑子树的花香。在学校的后坡上,有好大一片柑子林,柑子林是一个老师丈夫承包的。每年三月花开时节,一吹风,随处都是柑子花的清香。这时,有同学会进去赏花,晒太阳,看书。柑子树,棵棵都比我高,枝干坚韧壮实。
第三种是桂花香。校园的桂花树好像有十来棵,但长在教学楼后面的两棵桂花树,是学校,乃至芙蓉镇的桂花之王。有三层楼那么高,枝繁叶茂。一到八月,整个校园,花香怡人,沁人心脾,就连路过的游人,闻到花香后,也会进来看看。有时,遇到有风的日子,桂花瓣会随风吹进教室,惹的同学们心花怒放,而又不敢惊恐老师。
现在回想,当时如果我是语文老师,肯定会在八月桂花开放的时节,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去赏桂花,然后写一篇以桂花命题的作文。突发奇想,美妙至极。

芙蓉镇有条古街,古街绝大多数都用青石板铺成的,有长方形的,也有方形的。古街没有名字,沿河码头往上延伸,大概五里长,也就是当地人称之的五里长街。长街两侧的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也有砖混青砖小瓦设置马头墙格局的古建筑,这种建筑风格,我至今还不清楚是那个朝代的。每次在五里长街穿行,纯属消磨时光。
那时,长街上有旅馆,有民族服饰店,有饭馆,也有小吃店等等。进饭馆吃饭吃不起,就去街边的小吃店。小吃店以米粉、米豆腐为主。而米豆腐,又是芙蓉镇一大特色小吃。其中有家米豆腐店,是刘晓庆拍《芙蓉镇》电影的店,店主就把《芙蓉镇》电影的剧照,摆在自家的门口,以文化名人宣传芙蓉镇的小吃文化。

其实,最初我在五里长街吃的米豆腐,是小四方形的。在我离开后,有些店就把小四方形变成蝌蚪状了。蝌蚪状的米豆腐好看,吸引人的视觉、味觉。在五里长街,还有一样技艺,土家织锦当时也很吸引我。土家织锦民间称“打花”,传统织锦多做铺盖用,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家铺盖。它的制造方法,沿用古代斜织机的腰机式织法,把经线栓在腰上,以观背面,织出正面。在五里长街有个土家锦的作坊,作坊的名字忘的一干二净的了。作坊不大,刚好放下三台织锦机。织锦的工序复杂,光面前一排五颜六色的丝线,就让我头晕目眩。织锦时,手脚并用,手拉脚踩,时常会有木头撞击的声响,清脆响亮。若现在我去五里长街看织锦,我想下一场雨,一边让雨净洗尘世的烟云,一边赏着千年的技艺,应该是段很奢侈的时光。
离开芙蓉镇后,我再也没有去过芙蓉镇。偶尔在书或网络里捡拾到芙蓉镇的文字,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即亲切又熟悉。
【作者简介】张宪,男,湘西永顺人。
责编:曾璇
来源:大湘西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