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旅行过后,反而更失落了?

  Lens杂志   2016-03-11 18:55:17

阿尔伯特·哈伯德说过:“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是啊,为什么度假过后,尤其是旅行归来,我们反倒没有了满足感呢?

从制定 to do list 开始,我们就投入了大量的“兴奋力”,像是计划越狱一般,期待从疲惫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甚至觉得,旅行结束后,自己平时积累的各种怨气和痛苦也会消失无踪。

可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准备过程远比实际执行更让人情绪高涨。

然后,为了实现那份精心策划的清单,本来攒了很久的钱,在半个月、一个月之内就挥霍完了。都得到了些什么呢?拍了很多吃到的食物,买了早就种下草的物品,住在精心挑选的民宿、酒店,没有错过那些热门的风景,在朋友圈里晒照片收获了一堆点赞……回家之后,无聊的现实迎面扑来,心里突然就变得空荡荡的。

就是因为把旅行视为“逃离”,在旅途中用各种平时不舍得的消费来“宠溺”自己,才会在结束之后感到莫名的失落吧。

波兰有一对夫妇出门旅行,规定自己每天的花费只能是8美元(约人民币52元)。在旅途中,他们还是会从超市里买当季实惠的菜品,然后在自己的面包车里简单烹调。如果没有陌生人愿意邀请他们睡沙发,他们也能在帐篷和车里做个好梦。对他们来说,旅行就是生活,而不是一个拯救自己于日常的大事件。

或许,我们从来就不该用去旅行这件事来奖赏自己。

美国小伙子 Daniel Altman 就是这样。他旅行的 to do list,全部来自陌生网友,别人让他干嘛,他就去干嘛……有点儿为别人做任务打通关的感觉。

他的所有任务

“其中的25%的任务是一些傻事,35%是一些有蛮意思的冒险,剩下的40%就是替大家做一些他们没法儿亲自去做的事。”总之,如果换做他自己来打造这趟旅程,这些事情恐怕大部分都不会被列入计划。

网友为 Daniel “制定”的路线

然后,他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一共行驶了13000英里,去到了43座城市,基本上是靠着快餐和陌生人的沙发度日……

在这趟替别人出发的旅行中,Daniel 没有吃到很多美食,没有去看那些了不起的风景,也没有一位随时可以亲吻拥抱的恋人作伴……他到底得到了什么?

“这也太好玩儿了,我可以突然出现在别人的家门口,说‘Hi,我是网络那位xxx’。真的太酷了,我每天都会交到新的朋友。”Daniel 接纳遇到的陌生人,让他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过客。

再来看看他的任务清单,绝大部分都是很普通的日常小事,和我们平时为自己罗列的旅行计划相差甚远。但它让 Daniel 觉得无比满足。也许,除了逃离生活,旅行本来就是生活。

Daniel 的任务快要满500项了,以下为节选,感兴趣的可以去他的网站查看更多:www.internetadventureclub.com

No.3

地点:加州,霍索恩

任务:教会 Brian 开车。他20多岁了,还总是学不会。

(估计是某位嫌弃Brian的朋友提出的……)

No.9

地点:加州,圣地亚哥

任务:邀请一位流浪汉去吃墨西哥牛肉薯条

No.22

地点:俄克拉荷马州,塔勒夸

任务:跟 Dylan 学学怎么玩溜溜球

(是帮忙炫技吗)

No. 30

地点:亚利桑那州,斯科特斯戴尔

任务:帮 Patrick 的爸爸安装木地板

No. 32

地点: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

任务:把拉斯维加斯逛一大圈,收集尽可能多的应召女郎名片

(这位网友是希望享受那种“翻牌”的感觉吗)

No. 64

地点:马里兰州,普尔斯维尔

任务:帮忙给 Matt 一个拥抱

No. 90

地点:纽约

任务:在公共场所跳舞

No. 111

地点:佛蒙特州,纽纷

任务:在 Tyler 的农场里打下手,给动物们喂食、挤奶

No. 142

地点:弗罗里达州,萨拉索塔

任务:为来自贫困家庭的小学生们读一本儿童故事书

No. 151

地点:俄亥俄州,代顿

任务:为 Ryan 的游泳队加油

No. 156

地点: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任务:陪 Jimmy 去见 Reddit 上认识的网友

(壮胆?)

No. 174

地点: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

任务:为 Stewart 的祖母唱首歌

No. 303

地点:马里兰州,巴尔的摩

任务:代替一位网友参加 Drew 的婚礼

No. 336

地点:内达华州,明登

任务:帮助一位单亲妈妈打理院子里的草

(抓住了雇佣免费劳动力的好机会)

No. 416

地点:马萨储塞州,哈佛

任务:和 Nico 一起从桥上跳下去

……

“和陌生人一起吃了54餐饭,碰过60次杯,2次和刚认识的朋友一起住宾馆,喝了33杯别人家里煮的咖啡,交换了118次故事,1套衣服被偷走……”

这是 Daniel 总结的旅行收获。你最失败的旅行经历是什么?最理想的旅行又是什么样子?

 

责编:李 慧

来源:Lens杂志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