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一口湘音推介湖湘文化

  长沙晚报   2016-03-09 07:24:40

长沙晚报北京专电 特派记者 张萌 星辰在线记者 岳珊

人物名片

黄震,1970年生,湖南衡山人。1996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研究生毕业,来京20年。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人、会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发起人、院长,若水合投俱乐部首席经济学家。

人物故事

黄震已在北京呆了20年,浓浓的湖南口音还是没改过来。“开始还想好好学普通话,后来发现口音就是一张无形的名片,一开口别人就听出来是湖南人,还有人主动来认老乡,好!”近日,在北京湘商创业俱乐部一个小型老乡聚会上,黄震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敢为人先勇于尝“新”

黄震的学术背景就是“跨界”、“融合”的最好诠释,本科在湖南科技大学读历史,硕士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读哲学,博士在北京大学读法学,后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特华博士后工作站从事金融研究。他对互联网的关注和研究可以追溯到在长沙读书时。

2004年,黄震用了第一台智能手机。“可以在手机上写作,觉得特别方便。设想有一天能在手机上购物和支付就更好了。”随后,在参与残疾人救助和大学生资助等公益项目中,他发现传统的金融业务对残疾人很不方便,1万多笔资助款发给大学生成本也很高。

这些经历触动黄震开始思考用互联网解决金融问题,专注于互联网金融课题的探究。2013年,黄震联合几位业界人士,创办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倡导发展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千人会聚会时发现好几个是湖南人,湖南人敢为人先,尤其是在大变革时代,能够敏锐地发现先机,把握先机。”黄震介绍。

用文化凝聚湖南人

尽管已经成为半个北京人,黄震骨子里的湘情却从未淡去。“刚来北京时,我几乎天天都在找湘菜吃。”他对湖湘文化也颇有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就是《湖湘文化与南岳衡山》。

“我一直在寻根,寻找湖湘文化的根。”黄震发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湖湘文化研究会,也是北大第一个以地域文化命名的社团。“刚来北京孤身一人,创立北京大学湖湘文化研究会之后,几年间认识几万湖南人。”也是因为湖湘文化研究会,几乎天天和湖南人呆在一起,这么多年他还保留着一口浓重的湘音。

湖湘文化研究会更看重用文化来凝聚湖南人,而不是简单的聚会,经常邀请专家学者做讲座,介绍湖湘文化、湖湘人物。“希望通过湖湘文化研究会,不仅连接在北京的湖南人,还要连接北京和湖南两地,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从湖南走出来,不能忘本。”

两会期盼

今年两会我最关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商,这些也是我一直在践行、在探究的问题。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需要互联网+的支持。湖南是个农业大省,我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情,希望通过互联网+,通过农村电商和农村互联网金融来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

家乡祝福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湘军、湘学、湘政全国闻名,湘商却鲜为人知。希望湖南能够更多倡导湘商力量,培养经世致用的商业人才,凝聚力量支持家乡未来发展。

责编:唐能

来源:长沙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