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款如何才能放心捐

  潇湘晨报   2016-03-10 08:13:24

善款如何才能放心捐

慈善法草案提交审议;在湘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完善配套政策

挪用善款、骗捐诈捐、信息不透明……近年来,一些慈善领域的不规范行为引发社会议论。9日,慈善法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立法规范和调整,我国慈善事业能否进入加快发展的轨道?百姓捐献能否更加放心? 本报记者杨杰妮北京报道

善款募集该信谁?慈善组织应每年公开年度工作报告

如何让捐赠人被尊重、增加捐赠人的获得感、让捐赠人放心捐是慈善法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影响了大家的慷慨和大方?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认为,一方面是社会对于慈善认识的价值观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是中上富裕阶层这个群体相对来说还不大。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则认为,是慈善机构不够公开透明导致的诚信缺失。

“我们企业每年都至少会拿几百万来做慈善,并且还有固定的项目,比如在通道对学生的资助。但是我们一般都会自己直接做,不通过慈善机构。为什么呢?说直白一点就是我们不放心。”谢子龙说,自己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善款是用于甲项目,后续去跟进时却变成了乙项目或者是丙项目,甚至根本都没动。“这样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伤害。”

草案明确

慈善组织对募集的财产,应当登记造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应当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确需变更捐赠协议约定的捐赠财产用途的,应当征得捐赠人同意。

草案规定慈善组织应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开其年度工作报告,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年度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情况、慈善财产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慈善项目情况以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情况。

有人诈捐怎么办?捐赠人逾期不捐的,受捐人可要求交付

对于慈善法,几位企业家都表示很期待。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希望,对于一些定向捐赠项目的公开透明也很重要。“要让人放心地捐助,同时政府又能够有必要的监管。”

谢子龙认为,慈善法只是上位法,还需要完善配套措施。另一方面,他还建议,对于一些虚假认缴善款的也要进行打击。“我看到很多场合,领导在,有人就举牌说‘我捐一个亿’,‘我捐一千万’。领导一走,或是没人跟进,这个善款就出不来了。”对于这类现象,谢子龙建议列入诚信档案并公开曝光,让这些人为不诚信付出代价。

此外,谢子龙还认为,慈善法的出台或将让公益界洗牌。“很多所谓的基金会、慈善会,打着慈善的牌子,实际上做了多少很难说。”谢子龙希望,慈善法修订以后,能够使那些有能力的慈善机构脱颖而出,让那些不太规范、甚至完全不公开不透明的慈善机构,退出历史舞台。

草案明确

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捐赠财产用于扶贫、济困、救灾等慈善活动并签订书面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财产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

提高企业积极性?企业扶贫济困可获得特殊的优惠政策

王填希望,慈善法出台后,能够跟全球通用的一些规则接轨。王填以自己父亲的名字设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以其投资的收益作为慈善用款。然而,当前的政策下,基金募集过程中抵扣税的手续非常复杂,他希望能够简化手续并让基层运作全免税。

草案明确

国家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开展扶贫济困扶老助残等慈善活动,可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3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捐赠实物、有价证券、股权和知识产权的,依法免征权利转让的相关行政事业性费用等等。

责编:荆彩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