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弗小兰跑两会建议篇|基因检测,将“癌”扼杀在摇篮中

秦慧英   新湖南客户端   2016-01-27 17:06:41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秦慧英

“运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唐氏综合症的检出率能达到99%,远高于普通筛查的70%。”1月27日,省人大代表、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戴立忠向新湖南客户端记者介绍,以基因检测技术为基础的“精准医疗”,不仅能预防和改善出生缺陷,更能防癌于未然、将“癌”扼杀在摇篮中。

事实上,这一技术还有望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极大降低癌症发病率


“全国每年有15万例宫颈癌 患者,然而,像宫颈癌、肝癌这种感染性有关的癌症病毒,前期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基因普查检测出来。”戴立忠说,比如宫颈癌病毒只要发现了,治愈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受益于基因检测带来的连锁效应,过去20年来美国癌症死亡率明显下降,超过150万人免于癌症死亡,其中家族性大肠癌发病率下降了90%,乳腺癌发病率下降了70%。

去年,湖南曾用这一技术检测过一万名适龄妇女,检出率比一般方法要高4倍。

在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已经成功将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癌症发病率控制在4%以内,而我国这一比例却高达30%。“这也是我今年提出这一建议的最主要原因。”戴立忠说,他希望基因检测技术能引起政府和普通百姓的关注,使其更加广泛运用于诊断与治疗上,帮助大众实现“健康梦”。

医疗费用有望降低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政府和普通百姓的一大难题。传统的经验医学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和医疗效果欠佳。据美国医学研究机构预算,美国医疗系统每年因不必要的治疗和没有效果的治疗,造成的浪费高达7500亿美元,相当于医疗总开支的30%。

“但凡去过医院的人,体会应该都很深,那就是做不完的检查和治疗。实际上,其中有很多程序都是无效诊疗。”戴立忠说,与之相比,基因检测技术由于天然的“一步到位”优势,以其占总医疗成本到不到5%的费用,能影响近70%的治疗成本。尤其在疾病早期精准筛查与诊断、个体化用药等方面,既降低误诊,又可“量体裁衣”用药,更有效地节约医疗费用。

有数据显示,湖南每年新增加的肝炎、艾滋、结核等感染性疾病人群达100万人以上,新增宫颈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患者20万人以上,现有不孕不育夫妇98-150万对。而这些疾病,早期都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查出。越早干预,诊疗费用自然越低。

现状:技术领先,普及有待提高

“湖南其实拥有人才、产业等各方面的优势,而且基因检测技术全球领先,但这一技术的普及却有待提高。”戴立忠说。

“以出生缺陷患儿的检测为例,普通的唐氏筛查大概一两百元,而通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目前要两千多元。”基因检测作为新兴行业,目前湖南尚未有相关价格标准予以规范,存在收费标准不统一、价格虚高等问题。也正因此,很多患者亟需的基因检测项目并未能得到开展。

戴立忠认为,价格因素之外,政策不明确、基因产品注册、审批周期过长以及群众意识较弱等原因,都是制约这一技术普及的重要原因。他建议,应该充分发挥基因检测精准诊断的作用,将宫颈癌筛查、无创产前筛查、遗传病筛查等,列入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努力做到“未癌先防”、减少出生缺陷。

同时,他还建议应加强宣传,并加大对基因检测机构的支持力度,促进技术研发的成果转换;借鉴四川、江苏等地基因检测项目物价收费标准,加快物价审批流程,尽快出台我省基因检测项目物价标准。

责编:曾楚禹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