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薇,赵持 新湖南客户端 2016-01-27 18:11:15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为薇 图 赵持
1月27日上午,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一联组讨论会在九所宾馆会议中心举行,民建、科技、社科、新闻出版、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医卫等界别的政协委员参会。记者在会上了解到,12位发言委员中,有4位委员的发言均与医疗事业相关。
一位女孩6年来一次次考编,耽误了婚姻大事,今年终于考上了医院编制,“编制考上了,今年过年可以结婚了。”
“我们想引进一位博士,但人事部门告诉我,必须是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才能算人才引进。”
“望城区有位678分考上北大的孩子,硕博连读,血管外科专家,想回湖南来。可去年一直等到5月份,我们也没有招考,其他省份早就招聘完了,此外,招考还得3个博士一起考,选拔一个。最后,他被武汉挖走了。”
“医院一位儿科专家每天要看128位病人。”
委员们都从故事、细节入手,聊公立医院如何实施机构编制备案制?公立医院如何参与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增设影像诊断费和药事服务费与老百姓看病难有什么关系?
探索医养结合的中国模式
我国65岁的老人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10%,已经步入老年社会。如何让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这就要求我们探索医养结合的中国模式。
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社区+居家一体养老。
按照中国传统,我们应该以居家养老、社区+居家一体养老两种模式为主。幸福的晚年来源于健康,健康有4个维度: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和谐健康。
我认为,医养结合是一条比较合适的路径。那么,大型公立医院作为供给侧,要做什么事情?
第一,直接参与。在大数据、云计算、“医院+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医院的技术放到每个社区、每个家庭。这里面存在很多创新的机会,比如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应用。以无创血糖的监测技术,就可以延伸到居家养老中去。
第二,间接参与。医、养都需要要人才储备,大型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对口支援、医疗扶贫、技术教育、健康教育等方式将医疗资源下沉,而基层医院的医生则在大型公立医院的指导、培训下,作为全科的签约医生,将大型医院的技术延伸到每个社区、每个家庭。
建议增设影像诊断费和药事服务费
我建议,多措并举,确保老百姓得实惠的基础上,保证公立医院良性可持续发展,以切实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一,增设影像诊断费。这既符合国际惯例,也是对诊断医生价值的肯定。
第二,增设药事服务费,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以避免取消药品加成后药事事业的萎缩。
第三,建议将医事服务性收费纳入医保保障报销范围。
关于公立医院实施机构编制备案制的建议
建议湖南尽快实行公立医院机构编制备案制管理,根据公立医院实际开放床位、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构成和医疗服务发展趋势,重新核定公立医院编制床位和人员编制总量;
坚持政府监管和医院自主管理相结合,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模式;
赋予医院一定的用人自主权;
将社区及乡镇医务人员纳入编制管理;
实行编制总额与工资总额、人员经费动态挂钩的管理模式,增人不增工资总额,节编的工资额度由单位自行使用;
对编制限额内在属地医疗机构之间调动的卫生技术人员,由同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人员调动手续,凭调动资料到编制部门办理出入编手续。
公立医院改革破局“三回归”
医改破局,一定要做到“三回归”: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制药功能。
具体建议:
第一,明确政府和医院各自的责任,公立医院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软件投入靠自己。不能一味靠医院贷款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第二,实行归口管理。改变院长又要当董事长、总经理,还要当院长的局面。
第三,城镇职工医保、统筹为市医保管理。多头管理会制约公立医院的发展。
第四,政府积极化解公立医院的债务问题,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部分二级医院,减轻政府负担,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责编:朱玉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