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晖代表|“蓝嘴唇”:请给我们多点时间等待生命

秦慧英   新湖南客户端   2016-01-28 14:22:19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秦慧英

[建议代表]省人大代表、药圣堂(湖南)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朝晖

[建议缘起]:

他们看上去与常人无异,却时刻有生命之忧;氧气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一场小感冒,也许会成致命伤。他们只要吃药就可维持生命,却在高昂的药物面前,黯然伤神。

也许几年之后,就会有根治的药物和方法,但很多人,却没有资本让他们维持等待。

他们,是肺动脉高压的罕见病患者,俗称“蓝嘴唇”。

省人大代表刘朝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亚专科—检查科主任李江教授等,一起为他们呼吁:希望将这一群体的药物纳入医保,给他们的生命多一些时间、多一点等待、多一份希望。


[背后故事]

“蓝嘴唇”的顽强生活

究竟什么是“蓝嘴唇”?1月28日上午,记者采访了肺动脉高压患者苏寒梅。

在此之前,她是益阳灰山港镇中学的一名老师,生活很快乐。2010年底,一场感冒后,她忽然感觉身体越来越不好,呼吸困难,最后走路都走不稳。2011年一整年在各大小医院奔波,查不出原因,开不了药方。直到2012年2月,在湘雅余再新教授处确诊为“肺动脉高压”。

“这种病现在还只有国外进口药物,我现在吃的是万他维、他达拉非,每个月7、8000元,加上其余检查费、住院费等,一年最少10来万。”苏寒梅说,有些病情严重的,每个月仅药费就得两万。

她组建了湖南“蓝嘴唇”QQ、微信病友群,目前群友150多人。“时常会听到群友走了的消息,大多都是因为没钱了、停药的原因。”这让苏寒梅很难受。1974年出生的她,是群里年纪最大的。据统计,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年龄75%集中在20岁—40岁。这个年纪,或者青春年少,或者是家里的顶梁柱。

不过,因为一直坚持吃药,苏寒梅也是维持得最好的,生活都能自理。只是,由于肝功能受损,她的药物将会更贵,她自己都不知道,一年十多万,还能坚持多久。

她曾试图回去上班,但两节课的间歇只有十分钟,从一个教室,走到另一个教室,对一个呼吸困难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来说,太短。

“蓝嘴唇”最大的症状就是肺部供血供氧不足,导致长期缺氧,嘴巴发紫。她说,病友们大多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病情,因为一旦公开,就会失去工作,更没钱去吃药了。

不久前,24岁的病友毛小姐,在断药一个月后离开了人世。她曾经是长沙某医院的护士,独生女,年轻、漂亮、乐观。“家里实在没钱了,停药一个月,回老家后一次发病,没有抢救过来……”

[建议解读]

药物纳入医保,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隐性而致命的心血管临床综合症。针对该病目前已有靶向药物治疗,且治疗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亚专科—检查科主任说,可惜靶向药物十分昂贵,许多患者无法承担治疗费用,不得不放弃治疗,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和过早去世。

“去年我一直在关注这一个群体,走访了很多权威医生、专家和患者,这个群体的现状让我很难过,所以今年我的两会建议,就是为了他们鼓与呼。”刘朝晖说,她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个群体,并建议政府将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纳入大病保险特殊用药报销目录,让患者得到基本治疗,享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红利”,延续患者的生命。

李江介绍,肺动脉高压患者未经治疗2年的生存率仅为39%,5年生存率只有21%。在过去的10年中,随着针对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问世,患者经正规服药治疗后,情况得到明显改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提升到了92.1%和75.1%。

刘朝晖说,药费高昂且全部需要自费,成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一道大门槛。

由于属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服药,费用还会逐年不断增加,突然停药会有生命危险。“大部分病人需要服用两种以上药物,费用少的在七八千,多的在几万,这对于普通工薪阶层和农民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

“目前,国外部分国家的肺动脉高压药物由国家免费提供。在我国,已有沈阳、青岛和深圳三个城市对某些品种的肺动脉高压药物实行医保报销。湖南是否也能尽快将其纳入医保呢?”刘朝晖的建议,也让苏寒梅和病友们多了许多期盼。

“教授对病友们说,目前虽无根治药物,但根据当前研发趋势,根治药物极有可能在5-10年内研发出来。”苏寒梅说,医生都鼓励大家要积极面对,积极治疗。“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足够幸运、足够条件能坚持到那一天。”苏寒梅轻轻补充了一句。

责编:曾楚禹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