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高峰茅庵,逮大山上的猪草猪

  掌上张家界   2015-12-29 09:58:27

  12月26日早上8点,从市城区往武陵源驱车再沿慈利方向,一路往距市城区80多公里、海拔800余米的偏远高寒山乡高峰土家族乡进发。沿途美景在冬日的阳光里,格外温暖、醉人。通往大山上的路弯道虽多,但宽阔舒适。等赶到“省级传统村落”茅庵村,看时间,刚好10点。

  今天是高峰土家族乡茅庵村的大喜日子,沐浴着毛主席生日的福荫,由慈利县旅游局、高峰土家族乡政府主办,茅庵村承办的以“共建美丽乡村,同享绿色生活”为主题,以“游民俗村落胜景,品民俗饮食文化,观民族文艺表演,订绿色环保食品”为内容的慈利县年货订购会暨茅庵年猪美食文化节在该村举行。

  “这是地道的茅庵糯米粑粑,手工扯的米白糖,还有炒米,都可以免费品尝……”记者来到村里美食街品尝区,几位穿着土家族服装的村姑们热情地招呼着一波接一波,前来参加美食节的客人。他们嘴里吃着,手里拿着,都禁不住地说:“茅庵美食,味道就不一样,太好吃了。”


  “快来买呀,自家产的猪草猪腊肉、香肠,不打农药的白菜、萝卜,正宗的大黑豆、野葛粉、蜂蜜,纯茅庵出品……”相隔不远的土特产订购区,吆喝声不断,数十个摊位沿街两边排开。“腊猪脚25元一斤,我买十斤。” “我要2斤干萝卜。”“老板,给我秤5斤香肠,再把葛粉买一包,炒米搞一袋。”……“好咧!”街上的人络绎不绝,热闹异常,买东西的,卖东西的,人人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快往坝上去,打硪活动开始了。”身边有村民边跑边喊。跟随他的脚步,抄一条小路直往茅庵大坝上奔。此时,坝上已挤满了人,两盘硪正打得欢。“男女那个硪友啊嗨嗨!奋战那个水库呀嗨嗨!蓄水那个发电啊,旱涝哪个保收啊……扯起那个飞硪,把堤那个筑紧……号子那个震天,气壮那个山河,喂呀喂子哟!荷嗨嗨!”打硪号子在坝上震天响起,整齐划一的打硪“嗨-嗨”声从8个光膀子的男人的喉咙里喊出,刚劲、有力、粗犷、煽人。



  “哇,好美的水。”记者登上坝顶,视野突然开阔,一汪碧绿湖水直入眼帘,水随山势环环绕绕,时隐时现,一眼望不到尽头。沿湖边干净的水泥路环行,行之不同,目之所及,湖光山色时时变幻,给人遐思,惹得摄影家们举着长枪短炮,“擦擦”拍个不停。

  “茅庵村因此地原有一个寺庙‘茅庵’而得名,传说是闯王爱将李过所建,可惜寺庙已毁。”慈利县纪委干部、茅庵村人何双全当起了导游,一路走一路游一路介绍,沿途观看了古石碾、野拂墓、藏宝池、习武场、万圣宫遗迹,体验了武僧徒手碾米等。

 



  沿湖徒步游约莫20分钟步程,来到湖尾,一亩见方的河滩草地,吸引着游人在草地上或躺或卧或坐或走或打滚。从这里看湖,修长修长,像嵌在山湾里的一颗绿色的珍珠。

  从湖尾上岸,满山的楠竹将大山装扮得生机勃勃,沙家院子就坐落在满是竹林的山湾里,今天的重头戏就在这里上演。塔前的戏台早已搭好,偌大的院塔里,上千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和城里的客人将这里填得满满当当。

  


  “杀年猪喽!”门前的田里,一头约300斤重的大肥猪被四五个村民拖到案板上,屠夫娴熟地将杀猪刀插进猪的脖颈,刀一拔出,猪血喷涌而出,不过分分钟,“嗷嗷”的大肥猪就没有了声气。而此时,欢天喜地的音乐声响起,慈利县年货订购会暨茅庵年猪美食文化节正式上演。

  


  节奏明快欢乐的土家打溜子、淳朴真挚的茅庵情歌、众志成城的打硪舞、情意绵绵的山歌对唱、清脆柔和的土家唢呐、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棒鼓、激情高昂的打硪号子、滑稽幽默极富教育意义的小品等由茅庵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次第上演,现场欢笑声、掌声、尖叫声不断,将茅庵的冬日搅动得热热闹闹,温暖如春。

  “高峰茅庵的年猪是猪草猪,采用土法熏制的腊肉色香味上佳,这里生产的白菜、萝卜、辣椒,品质好,是我们餐饮企业最需要的食材,今天与茅庵村正式签订长年蔬菜、腊味供货协议。”在年货订购签约现场,慈利县湘澧家缘餐饮连锁企业的负责人陈总在供货协议上签字后高兴地说。

  


 


  “茅庵长桌宴摆起来,土家篝火烧起来。”文艺演出一结束,院塔里两排32张大桌子一字整齐排开,热气腾腾的牛肉炖萝卜坨、海带熬猪蹄、腊肉炖干萝卜块、羊肉炖辣椒、土家合渣等火锅,白菜、扣肉、豆腐、猪血丸子、竹笋等家常菜一齐摆上桌,还有那上等的土家米酒倒进大碗里,满塔的香气让人馋涎欲滴。

  

 


  “开逮!”一声令下,现场觥筹交错声、啧啧称赞声、碗筷交响声……两百人共享长桌盛宴,现场成了欢乐的海洋,茅庵的年猪美食文化节掀起高潮。

  “杀年猪,逮年饭,借助这次年货订购会和年猪美食文化节,茅庵找到了产业发展的好路子。”茅庵村支书许春山告诉记者,年货订购会,吸引了长沙、常德、慈利等市内外20多家餐饮企业和旅游企业过来订货。今天,现场卖出了20多头猪草猪,土家腊肉、腊肠、野葛粉、萝卜、白菜、白糖等土特产品一抢而空,收入达20多万元。明年村里成立茅庵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按签约企业订单生产,不愁销路。

  “‘以文化作底蕴,以产业做支撑’,这是茅庵未来的发展之路。”何双全高兴地说,茅庵海拔高,生态环境好,中草药达300多种,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山上养的牛、羊、猪、鸡等动物,种的白菜、萝卜、辣椒等蔬菜,都是上好的食材;茅庵旅游资源富集,除野拂历史景点外,还有两条户外旅游线路,其中芦峪沟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茅庵文化厚重,有野拂、大顺为主的历史文化,有打硪号子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打溜子、三棒鼓、花灯等原生态的土家文化,还有古树、古迹等社会文化。“以茅庵资源优势为基础,总投资达9000余万元的茅庵村15年旅游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按照短中长三期规划,等村里的种植、养殖、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起来后,茅庵村的全面小康梦指日可待。”

  “上好的土家米酒、杀猪饭,太好吃了,来,咱还逮一碗……”太阳已偏西,但茅庵村的长桌宴正吃得欢,张张幸福快活的笑脸醉了游人、醉了山村、醉了自己。

  相关链接:↓↓↓↓

  茅庵村

  茅庵村因此地原有一个寺庙“茅庵”而得名。据史料载:“永昌二年,闯王爱将李过“来零阳、履响洞,于茅为庵,架木为刹”(野佛和尚墓刻摘录),取名“茅庵”,其寺庙毁于1958年。该村位于乡政府东南端10公里处,辖9个村民小组,252户,851人,外出打工252人,年人均收入上万元,是高峰土家族乡的小康村。该村盛产楠竹和名贵药材天麻、黄姜和玉竹。养殖的牛、羊、猪草猪、鸡等动物,种植的白菜、萝卜、辣椒等蔬菜品质好,远近闻名。该村水资源丰富,建有小I型茅庵水库,灌溉周边农田上千亩,是该乡“南水北调”的引水源地。

  该村景点:茅庵水库(高峡平湖)、野拂墓、千年古榆树、古槐、古石碾、浴龙池、习武场、万圣宫遗址、茅庵四十八谜、打硪号子发源地等。目前已开发出两条户外旅游线路:万明山户外森林浴之旅,全长6公里,徒步旅游时间约2小时;芦峪沟户外探险之旅,全长3公里,徒步探险时间约1.5小时。

  野佛和尚墓

  在茅庵水库北面竹园凸山腰竹林深处,有一坟墓,就是“野佛墓”。其墓碑中间大字:“皇清临济正宗圆寂始祖僧上真下修野拂老和尚之墓”。小字碑文:“老禅士武夫也。生于明,终于清。壮志轩昂,丰姿凛烈。抱经天纬地之才,久恨权阉;乘倒海翻江之势,敢逐寇林。枕戈待旦,方期恢复中原;拔剑登坛,定欲扫平环宇。战吴王于桂州,追李闯于澧水。无如戎马屡承,莫展风云之路;是以逐鹿不事,竞甘泉石之栖。爰乃来零阳履响洞,于茅为庵,架木为刹。基地初创,田园渐恳(垦)。心之明也在于斯,性之见也在于斯。而天真于修焉矣,而旷野于已拂矣。序。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二月二十一日龙冈撰”。从碑文中可窥,墓主人应是闯王部将。现墓碑已被慈利县文化馆收藏。

  “南水北调”工程

  高峰是个严重缺水的地方,该乡南部茅庵村茅庵水库可解决北部缺水的问题。1996年,总投资270万元的“南水北调”工程动工,历时6年,建成了蓄水7000方的蓄水池2个,打通了1200米的隧道,铺设了17000米的引水管道,并对茅庵水库进行了混凝土浇灌防渗,节水喷灌铺设了管道2100米。引水渠全长18公里,途经茅庵、康家坪、长坪、富垭、鸳鸯池和覃家桥村,解决近2600亩旱地的节水喷灌和7000多人的饮水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该乡的经济发展。

  柳中楸

  在茅庵村的白蛇溪边,离茅庵水库不远处,有一木桥名叫“亭子桥”。桥旁有一棵四人合围的柳树,在离地丈余的树丫上又长有一棵楸树,“柳中楸”由此得名。该树闻名澧水一带,传说,此树枝繁叶茂,天长日久,吸天地灵气成精,变成一妇人,四处行医。人们问其姓名,她笑答:“我是康家坪人,叫柳中秋”。其医术奇高,各种疑难杂症,手到病除,不收分文。人们纷纷慕名来到康家坪找寻此人,把当地人给难住了,后来,看到此树才恍然大悟。从此,来给此树敬香者甚众。

  茅庵打硪号子

  打硪号子又称打硪歌,是挑台基、筑堤坝时唱的一种民歌。据茅庵村老人介绍,打硪歌是闯王大将李过在此归隐时流传下来的,有300多年的历史。“硪”是夯实地基的一种劳动工具,原来主要用于盖房时夯实墙基,后扩展于构筑堤防。通常是一块圆形石头或长石头,周围系着几根绳子。打硪歌,声调高亢,节奏性强,一唱众和,边打边唱,群众在修堤筑坝时,用以协调动作,缓解疲劳。句式一般是七字、十字,也有用五字句的。打硪又有抬硪与飞硪之分。打轻硪时将硪甩过头顶,又称飞硪,打的速度较快;打重硪则间歇时间较长。打硪用四人、八人、十人不等,领唱时不打硪,众唱时打硪。

 

责编:李真明

来源: 掌上张家界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