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稳打稳扎 湘潭市乡镇区划调整改革记

  湖南日报   2015-12-15 07:05:30

精准施策 稳打稳扎

——湘潭市乡镇区划调整改革记

湖南日报记者 杨柳青

“都说亲家亲如一家,现在‘毛家’、‘文家’真成一家人了。”12月14日,韶山市原大坪乡大坪村村支书文建平笑着对记者说。

原大坪乡是毛主席外婆家乡,境内山清水秀,休闲农业发达。这轮区划调整中,韶山市将原大坪乡、韶山乡成建制合并成新的韶山乡,整合“绿色资源”和“红色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韶山旅游产业。“以前原大坪乡群众看到‘邻居’韶山乡旅游业人气旺,都很羡慕,现在变成一家人,百姓都拍手同意,期待迎来更好发展。”韶山市委书记向敏介绍。

韶山的“风平浪静”,只是湘潭稳步推进这项改革的一个缩影。基于上轮区划调整改革打下的基础,湘潭这轮改革任务为合并撤消8个乡镇。因为前期调研扎实,方案制定科学,湘潭确保了改革井然有序,目前乡镇合并已全部到位,并实现了“零投诉”、“零上访”、“零事件”。

“提前把工作做好做细,就不会激化矛盾。”湘潭市民政局副局长周海球介绍,为了营造改革氛围,湘潭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会议及各种媒体,讲深讲透区划调整的重大意义和利害关系。县乡两级积极响应,严格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分解任务,形成上下一致推改革的合力。

如果说统一思想是改革的前提,科学制定“路线图”则是关键。怎么并稳,如何并强,都需要深思熟虑,稳扎稳打。

“我们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搭伙’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充分遵循地理区位、人口结构、自然条件、历史沿革等特点反复论证。”周海球说,乡镇合并不是简单做“加减法”,也不是一味做大做强某个区域,而是要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建设、壮大特色产业、破除发展瓶颈等因素,着眼做强区域经济实力。

易俗河镇是湘潭县城关镇,全境属天易示范区,是湘潭县经济增长的核心区。随着天易示范区项目建设推进,易俗河镇的工业承载力已近饱和。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拓展空间。如今,易俗河镇和梅林桥镇合并成新的易俗河镇,给天易示范区腾出新的发展空间,恰好解决“燃眉之急”。湘潭县原龙口乡、花石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花石镇,也是基于做大做优湘莲产业的考虑。

“决策科学精准,老百姓能分享到改革红利,自然很赞成。唯一纠结的是在新乡镇命名上。”湘潭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龙军江举例说,一开始梅林桥镇百姓不愿改掉家乡名字,这时就要掌握老百姓心理,用点说服技巧。“我们做工作时就说,易俗河镇是城关镇,新镇沿用这个名字,大家就是城里人了。结果老百姓听了都很高兴,就不再反对了。”龙军江回忆。

稳民心也要稳官心。“我们始终坚持真情关怀涉改乡镇干部。”周海球介绍,对于一般干部的分流安置,各级党委、政府科学统筹安排,同时也鼓励自主创业,如湘潭县已有2名有农技技术特长的干部到花石湘莲种植企业工作,2名干部在梅林桥美丽乡村发展特色农业,4名事业干部选择外出创业。已安排的干部均能迅速投入新岗位和新工作中,待安排的干部思想情绪也很稳定。

下一步,湘潭将全力做好建制村合并工作。据介绍,在省里规定湘潭建制村减少至1013个的基础上,湘潭自加压力,进一步提出减至817个,减幅达46%。目前湘潭已将建制村合并调整指标任务下达至各县市区,各地均在抓紧实施。

责编:唐能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