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侃财邦”微信公众号] 2023-03-19 18:47:24
最近,农业农村部官网公布了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10亿元镇,以及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
湖南作为农业大省,榜上有名的挺多。共有19个村镇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镇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10亿元镇,还有9个“明星村”上榜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亿元村”是如何炼成的?一起去看看。
“亿元村”的奥秘
在“土特产”里
先来看看这次湖南入选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亿元村”名单。



大家有没有发现,每个村镇后面都有一个括号,括号里面写着的,就是该村镇代表性的特色产业。“亿元村”的奥秘,就在这些“土特产”里。
湖南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头的便是长沙市长沙县春华镇,水稻和蔬菜种子,是它的“当家招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春华镇的农业就闻名全省了。经过多年摸索和产业升级,春华镇目前打造了一条以“稻种”为核心,玉米、蔬菜、中药材(百合)等种子和种苗产业同步发展的种业特色产业。
现在的春华镇,85%以上的农田实现自流灌溉,全镇4.8万亩耕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96万余亩。
区位好、农业资源富饶,还拥有精细的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春华镇种植小镇的规模稳步扩张,村民们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夯吾苗寨。张勇 摄)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则靠黄金茶成为了“亿元村”。
10年前,牛角山村还是个人均年纯收入不到800元的“老、少、山、穷”苗族聚居村。如今,牛角山村开发并带动周边发展绿色食品认证茶园1.38万亩,建设有机茶认证面积2000亩,建成现代化茶叶生产线3条,承担牛角山区及周边村寨3万多亩茶叶收购加工生产,在全国建有13家品牌形象自营店。
现在,牛角山村茶叶、乡村旅游两大支柱主导产业年产值已达3.4亿元。
临武县舜峰镇贝溪村以种植业为主。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因地制宜种植香芋,经30多年发展,贝溪村几乎家家户户种上了香芋,香芋不仅让全村3000多人致富,也让贝溪村成为全国闻名的“香芋之乡”。
有了“土特产”
还要在“品”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前不久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部署,重点要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
“土”,就是从一方水土中找乡土资源;“特”,打造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产”,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来建产业,打通产业链条。

(漂亮整洁的衡阳县台源镇东湖寺村。周围 摄)
在湖南,“土特产”三个字,大有文章可做。
近年来,湖南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实施“一县一特”战略,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为重点,引导各县市区选择最具优势的主导产业予以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多地的特色农产品做成了富民强县的大产业,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省27个“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
乡村有了“土特产”,还要在“品”上下功夫,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让本地“土特产”更好服务城乡、致富农民。

(湘阴县樟树镇文谊新村,工作人员在樟树港辣椒分拣仓储中心分拣辣椒。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目前,湖南已打造湖南红茶、湖南茶油、湖南辣椒、“湘赣红”等7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了湘九味、五彩湘茶、洞庭香米等5个产业集群品牌和27个“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特色品牌。
小编认为,湖南可以抓好品牌建设质量管控和市场开拓,加快补齐保鲜存储、运输销售等短板,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培育更多“湘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当然,让乡村特色产业更有“品”,离不开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要进一步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相信,“亿元村”一定会加快朝十亿、百亿进军!
[责编:李莉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