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颜石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3-19 18:28:53
编者按:
人勤春来早,备播正当时。春耕备播是农业生产、“三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一年一度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
眼下的巴陵大地,生机盎然,春耕备播按下“加速键”。岳阳超前谋划、科学决策、有序组织,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春耕备播,为全年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2月12日起,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岳阳日报社、新湖南岳阳频道、华声在线岳阳频道、岳阳网·岳阳发布、岳阳新闻网·智慧岳阳重磅推出“抢抓农时•春耕备播”系列报道,深入展现岳阳各地抢抓农时、大抓春耕生产的火热场景。敬请关注。
抢抓农时•春耕备播㉘|岳阳百家投融资主体参与“小田改大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19日讯(记者 颜石敦)3月19日,岳阳汨罗市桃林寺镇亦仁村,一台台农机正在对一片片改造好的高标准农田进行翻耕,奏响“鱼米之乡”春耕曲。
为推进“小田改大田”,亦仁村引入汨罗市国有企业楚之晟集团下属子公司农业农村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国企+当地合作社”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2865亩。此举既解决了建设资金来源难题,又保证了高标准农田有专业人员长效管护。
今年,岳阳市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部门协作、上下联动”机制,将建设“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高标准农田37.84万亩。该市积极引导地方国有企业、集体经济、职业农民、金融资金等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破解资金难题。目前,全市共有117家投融资主体,参与11.0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吸引社会资本1.5亿元以上。
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该市推广现浇一次成型渠、生态砖排渠、生态混凝土渠道等新型施工工艺。建立首项首段认可制,各施工单位建成的第一项工程、第一段机耕路和排灌渠道,需经业主和监理单位确认达标后才能继续施工。施工期间,业主、监理、乡镇、村组联合对施工企业的建设进度、工程质量、施工管理、工程资料等方面进行考核评比。
“小田改大田”好处多,村民投工投劳鼎力支持。汨罗市屈子祠镇范家园村不等不靠,采取“村集体组织+当地合作社”模式,筹资49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717亩。项目完工后新增有效种植面积近80亩,与先前相比,“小田改大田”后预计每亩增收240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以上。
(一审:张璇;二审:颜石敦;三审:刘永涛)
[责编:王相辉]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