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岳阳日报] 2023-03-19 10:13:07
□凌 烟
脚上的鞋
黑亮亮的
它用牛的皮做成
可以照见人的影子
这牛皮
是我送给收购站的吗
谁知道经过多少周折
又成为我生活的伴侣
呵,我的牛
生前,拉给我一个个秋
死了,和我同走一条路
——杨孟芳:《牛皮鞋》
这首诗让我想起一个遥远的故事:青海某沙漠地区特别缺水,每人每天只有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三斤定额的水量。不光饮用、淘米、洗菜,最后还要喂牲口。有一天,一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缰绳,强行闯入沙漠中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等来了运水军车,倔强得毫不退缩。但是,部队有规定,运水车中途不能“跑冒滴漏”,更不能随便给水。于是,沙漠中人和牛就这么对峙着最后造成堵车。堵在后面的司机开始叫骂,有些性急的人想用汽油点火驱赶老牛,可老牛丝毫不动。直到牛的主人找来了,操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弱的老牛,牛被打得浑身青筋直冒,还是像泰山一样毫不动摇。顺着鞭痕沥出的血迹染红了牛身,染红了鞭子,也染红了黄沙。一旁运水的战士们哭了,被堵车的司机们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队规吧,我愿接受处分!”他拿出自己带的水盆,从水车上放了三斤左右的水,摆在老牛面前。可是,老牛并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它面对夕阳仰天长啸,一会,晚霞中不远的沙堆背后跑过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爱子的眼睛,小牛也回舔了母亲的眼睛,沉寂中的人们虽然没有一个人懂得牛语,看到母子俩充满泪水的眼睛又一次纷纷落下了眼泪。当天边燃尽最后一丝余晖时,大牛和小牛在人们的一片静默无语中踏上了回家的路……
听到这个感人的故事不久,我正好读了杨孟芳的《牛皮鞋》,老牛的往事令人感叹唏嘘,诗人的意象更让人思绪沉重!想起巴尔扎克说“母爱是女性心中最简单自然丰硕且永不衰竭的一大生命要素”,诚然,一切动物的母爱与牺牲都是为了种族的繁衍,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可就是这样一头充满母性、俯首甘为孺子的牛,在辛勤劳碌一辈子之后,还要变成人们脚上光鲜亮丽的牛皮鞋。诗人似乎在发出灵魂的拷问:天地轮回转,生命复去来,牛和人的母性与命运何其相似乃尔!
这是诗人献给牛的一首最美赞歌。牛的一生无私,勤奋耕耘、朴实无华,“于人有功,于物无害,任凭怎样的辛劳都能够忍耐”(郭沫若语),它一生对人类的奉献远远超越对自己生存的需求,包括它对亲子的爱和对使命的担当都至死不渝,它身世遭际的悲怆和牛品德性的崇高,令人想来真有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味道。
诗人从亲历和感悟出发,以肯定和赞颂的视角,捕捉牛的“生前”含苦茹辛和“死后”以身相许这一与人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点,可谓独出心裁别开生面。小小的牛皮鞋穿在脚上“成为我生活的伴侣”,不仅舒适,还有一些温暖,它很自然让诗人回忆起因为它是“我的牛”,自己和牛曾经一同走过的那条传递着母爱与乡愁,充满着辛劳与奉献的漫漫长路!不能不让人读后心动和泪目。
牛的一生恰似中华民族的写照,从生前“拉给我一个个秋”到“死后和我同走一条路”,爱人为仁,舍生取义,诗人将牛的这种无私奉献和敢于牺牲的精神风采推送到极致。在人与牛共情的生命链条上,每一个健康而长寿的人生,总是与人为善、与自然为友、有善良之心、有恻隐之情的。古人说的“百善孝为先”“仁者寿”,与国际上“健康长寿的人总是对他人友善和乐于社会奉献”的研究成果不谋而合。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为了在心智上记住这个祖祖辈辈的老牛朋友,人们常常用最高级别褒奖和敬仰的词语来形容牛的高大上:说一个人有精气神叫有“牛劲”、他“真牛”,勤劳的形象叫“牛郎”,股市强劲叫“牛市”,有气势叫“气冲斗牛”,形容藏书丰富叫“汗牛充栋”等等。在文艺领域,自古以来牛就是艺术家笔下的重要题材,从国宝级的名画《五牛图》到李可染先生的斋号“师牛堂”;从李白、梅尧臣、李纲等人咏牛的诗到郭沫若的《水牛赞》;更有鲁迅先生借牛喻人:“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可见古今文人对牛的一往情深和顶礼膜拜!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我国的农历还将牛列为十二生肖之一,为我们世世代代的国民塑造出一幅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审美图腾。
这首诗写得很牛。诗贵精炼,极少的几行,表达一个意象,抒发一种感动,传达出多维理念。全诗采用通俗易懂,流动顺畅的大白话,寥寥几句一条老牛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心灵震撼,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牛的命运怜爱与同情,令人感叹与崇敬。诗人对牛的这种温暖情怀,让每一位朗读者都能从诗中感悟到“孺子牛”的价值观。恰似寻芳揽胜,探骊得珠,说的虽少,没说的犹多。让我们应诗人的盛情邀约,脚穿铮亮的牛皮鞋,去“同走一条”脚踏实地之路;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啊,在这条漫漫长路上那些曾经默默奉献社会甚至为他人幸福牺牲自己的人,恰似一条条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老牛。
[责编:王相辉]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