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颜石敦 张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3-18 09:16:23
编者按:
人勤春来早,备播正当时。春耕备播是农业生产、“三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一年一度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
眼下的巴陵大地,生机盎然,春耕备播按下“加速键”。岳阳超前谋划、科学决策、有序组织,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春耕备播,为全年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2月12日起,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岳阳日报社、新湖南岳阳频道、华声在线岳阳频道、岳阳网·岳阳发布、岳阳新闻网·智慧岳阳重磅推出“抢抓农时•春耕备播”系列报道,深入展现岳阳各地抢抓农时、大抓春耕生产的火热场景。敬请关注。
抢抓农时•春耕备播㉗|秧好一半禾 苗好七分收
秧好一半禾 苗好七分收
——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智能育秧工厂见闻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石敦 张璇
3月17日,岳阳县筻口镇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智能育秧工厂,一叠叠吐出新绿的机插秧盘被运送至温室大棚。
从排盘、配方营养土、铺底土、淋水、淋药水、覆表土、叠盘积厢、堆积催芽,到秧盘通过行车线运进大棚,记者现场看到全程都是机械化作业。
“智能育秧与传统育秧相比,节省60%的土地和90%的人工。”岳阳县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敏芳说,“种子出苗率达98%以上,整个周期24天左右。”
现场,前来观摩春耕春播技术的“老把式”听了董敏芳的介绍,称赞不已:“这个智能育秧工厂搞得好!”
眼前的董敏芳身着羽绒服、黑色西裤,脚踩高跟鞋,扎着马尾,精神干练,与以往的种粮人形象完全不同。
“自古以来,农民种粮都很辛苦。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农民轻松种田,做‘新农人’。”为了“新农人”梦想,2013年董敏芳放弃城市白领身份——长沙市通程百货店长,返回家乡筻口镇种田。
在董敏芳眼里,“新农人”新在思想、技术,她走访学习全国300多家专业合作社先进经验,成立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
董敏芳的合作社种植水稻1000余亩,拥有农机装备设备1200余件,实现从育秧、机耕、施肥、机插、飞防、收割、烘干、仓储、销售等一条龙机械化服务。
“新农人”董敏芳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十佳农民”称号,2022年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目前,我们托管稻田面积超过10万亩,服务万余农户。”董敏芳说,机械化服务让种粮农户真正实现“人不下田、谷不落地”。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让农户轻松种田,首先从育秧开始。
当前,正是育秧的关键期,董敏芳一刻没闲着。“大家看,这是我们新近研发的育秧生产线,每小时可排秧苗2600盘左右,比先前从日本进口的育秧生产线每小时多排1000余盘。”
秧苗排盘效率提高后,运输慢的问题随之暴露出来。董敏芳带领员工对以前笨重的钢板行车线进行改造,每节加装滑轮、传输带,运输速度显著提升。
为使秧苗长得整齐,董敏芳还请来湖南农业大学专家指导。
“我们进行红色、蓝色人工补光,看哪种光对秧苗生长更为有利。”智能育秧工厂大棚里,专家们正在商量。
在岳阳县,董敏芳的智能育秧工厂目前规模最大,今年已接到3万余亩早稻育苗订单。
董敏芳有个新计划,推进机械化种田“211”工程,即夫妻俩种植100亩水稻,年收入超10万元。
原载《湖南日报》(2023年03月18日01版)
[责编:王相辉]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