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我的旅游故事︱千年芷江涵养清风正气

  人民旅游   2022-05-29 10:21:41

文、图/田鸿

湖南芷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芷江是屈原、王阳明、沈从文曾行吟咏唱的千年古城,是二战日本首受降的和平名城,是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之一的特色侗城,是被誉为“滇黔门户、黔楚咽喉”的美丽边城。

走进芷江城,如果细品,你会发现它不仅有历史文化、和平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还有清廉文化。

相传,屈原被流放沅水流域,写出了“沅有芷兮澧有兰”的诗句,芷江因此而得名。为了纪念这位“宁廉洁正直以自清”的爱国主义诗人,芷江侗民修建了屈子祠,世代祭奠。如今,这座屈子祠已成为清廉文化景点。

在芷江,从古至今,清廉文化思想体现在依地形建造侗族吊脚楼上。建在水边的吊脚楼,伸出两只长长的前“脚”,深深地插在江水里,与搭在河岸上的另一边墙基共同支撑起楼房。在山腰上,吊脚楼的前两只“脚”则稳稳地顶在低处,与另一边的墙基共同把楼房支撑平衡。芷江人说:“地不平我身平,做人亦如是。”

“抗战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1945年4月,侵华日军为打通大西南通道,发动了意在占领芷江机场的湘西会战,也叫芷江保卫战。在中国军民与盟军的英勇奋战下,日军最终以失败告终。同年8月21日,日军代表飞抵芷江受降。于是,中国有了第一座,也是迄今唯一一座“凯旋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

芷江是革命老区县,革命早期,中共芷江特别支部委员会创办《芷江潮》,红军长征经过芷江,设立军团司令部并发起“便水战役”,县内至今保存有红军长征旧址遗址20余处,红军烈士纪念园(塔、碑)10余处。

芷江人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清廉文化教育,清廉文化思想早已融入了骨子里和血脉里。

在城乡建设中,芷江人较好地诠释了清廉文化思想,不和别人比高楼大厦,不比城乡规模,只做自己。

芷江在县城舞水河东打造民俗特色,舞水河西注重明清风格,同时突出和平名城、清廉芷江定位,每一栋建筑都蕴藏着民族的智慧与宽容、彰显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三道坑镇小渔溪村在原有的百亩莲花基地和烈士公园基础上,将清廉文化与自然景观、美丽乡村院落景观有机融合,修建了全县第一个乡村清廉文化主题公园,寓廉于景、融廉入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芷江人感恩国家的海晏河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自发组建文艺队伍,表演清廉文化节目。

禾梨坳乡古冲村立足本村红色文化、清廉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修建了全县第一个清廉文化主题的村史文化馆,村民们创作的《记得您的好》,唱出了对党和国家的爱戴。

做人为什么要顾后,又要顾后什么?芷江人的答案是:做人,要来也清白,走也清白。

芷江素有“担不完的沅洲”之美誉。到芷江,一定要尝芷江鸭,否则会是一大憾事。

芷江鸭历史悠久,名气很大。历史上,因与爱国诗人屈原、沅洲名厨肖启中、清乾隆皇帝3位名人结缘,名扬天下。时至今日,芷江鸭香飘万里,不仅跨长江、过黄河,远销全国大部分省市,甚至漂洋过海出了国门。

潇湘行尽千山水,犹道芷江更清美!芷江是一座以山水为骨架、以清廉文化为精魂的古城。在这里,你可以找到自己的灵魂高地和精神家园!

责编:雷鸿涛

来源:人民旅游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