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房】⑤ 孩子拖拉、磨蹭,越催越慢!你家有同款娃吗?带处方,可收藏!

  大众卫生报   2022-02-17 10:21:40

“磨蹭与催促”对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早上催起床,放学催写作业,晚上催睡觉等,父母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其实,父母不断提醒孩子要“快快快”的时候,也打乱了孩子的生理节奏。

研究发现,孩子拖拉、磨蹭和时间观的发展有关,也就是说孩子是有自己的生理节律的。比如美国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对数千名孩子做了40多年跟踪,详细研究儿童行为的变迁与发展,而总结出来的系统研究成果中,这样描述孩子时间观的发展。

2~3岁的孩子,时间观念开始迅速发展。对“现在”“过去”和“未来”的事情,一般都能很准确地说出。在此以前,虽然他们对先后次序的观念有了初步萌芽,但都十分愉快地生活在当下,对于“过去”和“未来”感觉都不强。

4岁的孩子,对一天中要做的事情,以及每件事情前后的时间关系有了理解。他们能说出在幼儿园做了什么,但大多数4岁孩子还不能准确地说出他们什么时候上床睡觉、吃饭、起床、去幼儿园等。

5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掌握成年人常用的与时间相关的词汇,他们已经分得清过去与将来,知道一天之中跟他有关的事情和时间上的相互关系。

6岁的孩子,对时间观念的理解比过去更加透彻和深入,但此年龄段的大部分孩子,对于10分钟大约是多长时间仍没有什么感觉。因此,要给孩子一个提醒,比如给他上个闹铃,或者告诉他“时间到了”,或者让他看挂钟上的大针已经指到了那个地方。

7岁孩子,他们对时间的感悟力日渐增强,但此年龄段的孩子做事情也是最磨蹭的时候,经常会拖拉延时到最后“关头”才开始做出来。

8岁孩子,孩子磨蹭的现象一般会在8岁左右得到改善。他们可以做到按时上学,也知道守时,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节奏,只有当他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感受“时间”、感受按时做事情的规律,才能真正成长起来。但要提醒的是,如果家长经常催促的孩子,可能会让孩子成长为两种极端性人格。

过分依赖型 比如催做作业,如果孩子在一边做,家长在一边指手画脚,孩子会非常紧张,作业越做越慢。最终,家长不得不亲自上阵,直接帮他做或手把手教他怎么做出来,结果孩子不会的还是不会,而且还会变成非常依赖家长。

极度反叛型 家长每天都像唐僧念经一样在孩子耳边叨叨,会让孩子很反感而生叛逆性格,变得易怒易烦躁、耐性差,根本听不进别人劝。

面对孩子的问题,对症下药最重要:

无条件接纳自己的孩子 爱是一切改变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你家里是一个内向宝宝,家长也无需焦虑,外向有外向的好处,内向也有内向的优势。内向孩子心思细腻,很有想法,做事也有自己的计划和节奏,家长不要轻易去打乱,只要耐心顺应孩子的节奏就好。如果孩子现在有磨蹭的表现,家长也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我们的孩子并不需要十全十美,虽然暂时可能会有点小问题,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他。

家长要有明确的边界感 我们既不能大包大揽,一切代劳,也不能不管不顾、随意指挥。孩子要干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才能找到信心和动力,因此家长再给孩子安排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先考虑一下,这个事情是不是孩子能力范围以内的?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事情会让孩子有畏难情绪。同时,孩子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家长也不要全部代劳。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着承担责任的过程,有责任才有动力。

尊重孩子的兴趣,重视引导的方法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看得到孩子。对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家长不要随意否定,在挑选兴趣班的时候,尽量和孩子的兴趣契合,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拖延的概率就会降低很多。当然,孩子还小,很多不感兴趣的事情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去做。孩子磨蹭的时候,不只是口头催促,而是用更有趣的方式引导,比如和孩子比赛或者给孩子找个玩得来的小伙伴等。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对于小孩子来说,家长要用具体的表达来代替抽象的时间。比如想让孩子收拾玩具,不要说“5分钟把玩具收拾好”,可以试着说“妈妈现在去盛饭,盛完饭你把玩具收拾好好吗?”同时父母也要学着细化和拆分任务,尽量每次只安排一件事情、一个任务,这样孩子做起来也会更有目标性。

正向的表达与激励 “快点快点,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磨蹭啊!”这种负面的表达尽量用正向的表达替代,比如“咱们今天加加油,争取第一个到幼儿园怎么样?”如果孩子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时候,要及时给与孩子肯定与鼓励,换一种方式说话,孩子的配合度就会大大提高。

法国儿童精神专家克里斯汀·弗拉薇尼说过:“依赖型人格的孩子,因为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而感觉自己是‘坏孩子’,失去自信;而反叛型人格的孩子,却只会越来越无视父母,变得自私冷漠。这两种孩子,都毫无例外地丧失了自我”。请记住一句话:孩子的磨蹭不是病,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

湖南农业大学心理学讲师 吴芳雯


责编:张丽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