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4 10:31:3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4日讯(张自然)无论炎夏烈日,抑或寒冬腊月,也无论刮风下雨,抑或深更半夜,你走进太浮山下太浮镇保丰村,都能看到一位瘦高个子,夹着文件包,来往于贫困户专事安置房建设的人。他,就是临澧县太浮镇保丰村第一支部书记吴丕华。
吴丕华,现任临澧县检察院法警大队长。在5年多的驻村时光里,吴丕华视他乡为故乡,视村民为亲人,结穷亲、解民忧、帮民富。村民们感动之余,都亲切地叫他“务实书记”“化缘书记”“跑腿书记”。
访百家,问千人,生怕遗漏一户贫困户

自2016年元月被县委任命为太浮镇保丰村第一支部书记起,吴丕华更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保丰人。上任第一天,他便在村党支部及村党员、村民代表会上表态:扎扎实实工作,老老实实为人,在任期内把贫困户问题解决,尤其是把贫困户的安保房建设好!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元月的一天,时令已进入冬天,太浮山下寒风嗖嗖,冷气袭人,但吴丕华不惧寒冷,背着文件包,拿起笔记本,一组一组、一户一户、一个人一个人去上门,去登记,去查看,去做不明真相、不懂政策的普通村民工作。
张家组有个年近50岁,手脚都长有6个脚趾、手指,身高不到60公分的未出嫁女村民杨先文,一直住在两间破旧的老房里,十分可怜。之前都是贫困户、低保户,但自从贫困户、低保户按照动态管理后,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说她“身体健康,每天做着南货生意,是个有收入的正常人”而被去掉贫困户、低保户待遇。吴丕华知道后,反复做部分村民思想工作,终于在当年底的复评中,再次评上贫困户、低保户,并于12月份为她申请到危房改造项目和资金,建起了3间砖瓦房,杨先文逢人便说:“没有吴书记做说服工作,我不仅生活难以为继,住宽敞、舒服的新房更是一个梦想!”
从2016年至今的5年间,吴丕华踏遍保丰村25个村民小组,456个村民农户,发放宣传资料486份,搜集到全村37个贫困户危房、破旧房须异地搬迁、建设和改造第一手资料。
递报告、说实情,被干部、村民誉为:“化缘、跑腿书记”

贫困户安保房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建设了。由于每年政策标准不同,安保房的补贴也不一样。一方面,吴丕华要跟贫困户做好政策解读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吴丕华还要拿着报告向当事人的住建局等相关单位递报告,说实情,尽量按照政策满足群众愿望。此外,吴丕华还到相关企业、单位求情化缘,为贫困户建设安保房尽量多争取些赞助。
一次,在建设河堰组贫困户刘双林安保房工程中,建房余额没有着落,吴丕华连忙到临澧县某瓷业公司化缘,一次打电话,人家老板不接;二次登门到公司办公室,人家老板不见;三次到县城人家老板家里,人家老板这才硬着头皮出来相见,答应给点资助。老板过后说:“我公司按规定确实没义务为农村贫困户扶贫,但感于老吴一而再、再而三地找我,让我感到他作为一名扶贫干部确实不容易,现如今也确实难得看见一个干部为了老百姓的事而下脸、不厌其烦、一心一意服务的人了!吴丕华是我看到的第一个为别人的事软磨硬缠、不计脸皮的干部!事后,顺利解决了刘双林安保户房屋建设余款问题。
刘双林老婆是个聋哑人,本人则有三级残障。老刘多次对亲朋好友讲:“没有吴书记化缘、跑腿,我的三间新瓦房欠款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跟瓦匠结账!好人呐,好人!”
太浮镇城建办专干祝仕红说,吴丕华到保丰担任第一支部书记后,为贫困户安保房建设向有关部门递送报告共计57份,求告相关企业(含民营企业)22家,募得捐助资金10余万元。
挑砖头,和泥灰,忙得忘回家忘了老母亲生日
名义上,吴丕华是保丰村第一支部书记,但实际工作中,他更像一个农村老汉,一个没有工钱但却做着小工的人。
今年7月炎夏,在泉垱组杨和清贫困户安保房建设中,吴丕华得知村里许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工地差人,也喊不到人,怎么办?总不能半途而废不修吧。没有人,自己上!他把近段工作做了疏理安排,赶急的事先办了,于是腾出3天时间,戴着草帽,穿起短袖衫,来到工地“下田就割谷”,捡起夹拦就挑砖头。一个上午,一起就挑了120担!吃中饭后,因一个和灰工临时家中出事要回去料理,吴丕华又顺便捡起了铁锹,铲沙、倒水泥、和灰浆,当起了和泥工!连续3天,吴丕华睡在工地,忙得两头黑(早上五点起床做事,晚上8点收工),累得腰酸背痛,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干净干爽的衣服!俗话说,忙人都忘事。吴丕华爱人、儿子都在广州工作,家中唯有一位年过80的老母在看屋。平常,老母亲生活尚能自理,儿子吴丕华因工作繁忙没回家,老人尚能理解;但7月26日是老人生日,做为家中唯一在身边的儿子,理应回家团聚,但无巧不成书,吴丕华这前后三天恰巧在贫困户杨和清安保房建设工地当“民工”!由于太投入,太关注,吴丕华倒把这件给母亲祝寿的大事给忘了!事后,尽管母亲大人没有埋怨,但吴丕华还是不住地自责,多次给母亲解释。
村里的扶贫专干李丙林说,吴书记自担任我村第一支部书记后,便吃住在保丰,工作在保丰!人家公务员单位上每逢双休日都回家休息,但吴书记确不是这样,他驻村快5年,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有好几次正准备回县里的小家,吴丕华临时又接到贫困户“有事要处理”的电话,最后又不得不转身回村里,到农户。
责编:张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