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15 20:39:59
文/张铁生 刘丽
进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顺应我国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发展格局变化的必然要求。旅游,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到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让“诗和远方”更加美好。
自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全域旅游”以来,全域旅游迅速成为学界和业界研究热点,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是湖南省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市州。
这几年,全州上下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全域旅游,着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综合效益不断凸显,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荣获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称号,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精准扶贫·首倡之地”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湘西州成为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地区,“神秘湘西”旅游品牌蜚声海内外。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生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文旅千亿产业,湘西州可谓优势明显,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生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优化发展格局上。“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湘西中谋划旅游事业。要统筹好当前与长远、质量与效益、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精准研判消费升级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旅游发展新走势,研究制定促进生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持续放大大众旅游、全域旅游、小康旅游效应。要积极对接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高铁航空时代,加强旅游基础设施、要素、功能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建成全州首个千亿产业。
生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提高供给质量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充分发挥绿色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这一最大优势,注重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既要顺应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产业现代化趋势加大中高端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又要创新推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频次、低密度、短距离、低单价”的消费模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特色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要以建链、补链、延链、融链、强链为抓手,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资源性融合、生产性融合、服务性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土司文化、苗疆文化、楚巫文化和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凰古城、铭刻新时代光辉印记的“红色资源”“红色地标”十八洞村和矮寨大桥等独有品牌,打造核心文化IP赋能旅游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要把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管理、服务和营销智慧化水平,引爆“网红经济”新热点,以优质旅游领跑市场。
生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深化机制创新上。“危中寻先机,变中开新局”。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综合执法机制、项目论证会审机制等制度和机制,营造大抓旅游、大兴旅游的浓厚氛围。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现代旅游企业制度,多渠道引进优秀战略合作伙伴开发优质项目,用市场的办法破解旅游人才、融资、用地等发展难题。要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湘西段)、张吉怀旅游共同体以及规划中的渝湘高铁、吉玉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市区的生态文化旅游深度合作,推动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格局。要完善旅游标准体系,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推动规划编制、配套建设、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融入国际、走向世界。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全力全速推进全州生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续写“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精彩篇章,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湘西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湘西州委政策研究室、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向莉君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