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8-03 22:50:15
无论在社会活动中还是在市场行为中,“利他”即“利己”。
张英
暑期是出游旺季,受这波疫情影响,多地开始限制居民出门远行,一些原本已经预定出行的人主动取消行程,但退票成了不少人“吐槽”的话题。
民众的“吐槽”主要集中在一些第三方平台上。尽管相关的公共政策已经及时调整,但一些第三方平台担心退票潮对资金造成压力,因此在反应上仍然“慢半拍”。例如退票无响应;申请非自愿退款被拒,转为自愿退款,被扣高额手续费;平台客服电话打不通,网络客服排队上千人等等。更有消费者花费数千元买的票,最后只能退几百元。
反应速度跟不上,这有应变能力不足、常态化机制形成不力的原因,但也不排除一些企业和平台为了将损失减小,有故意拖延之意。应对疫情,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共进共退。对企业来说,尽可能减少自身损失固然重要,但关键时刻发挥出社会责任的商业精神,同样是着眼长远的考量。良好的商业精神恰恰是争取用户、吸引消费者的最有效手段,正如前些日子倾其家底为河南捐资捐物的鸿星尔克,以自身的慷慨赢得消费者的慷慨,生动诠释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无论在社会活动中还是在市场行为中,“利他”即“利己”。这些年,中国人的旅游出行需求一直走高,也因此带动着相关企业、第三方平台和代理机构的快速发展。“善谋者胜,远谋者兴”。在防疫期间,哪些企业、平台的服务做得好,诚信度最高,就会成为疫情结束后最受欢迎的企业和平台,甚至不排除因为信任而导致用户“野蛮消费”的可能。风物长宜放眼量,做好做实做细服务,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企业也应担起责任,以自己的商业精神,使今后的发展更有底气,更聚人气。
责编:杨兴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