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诗歌学会 2021-05-23 22:06:29
永远的种子
作者丨陈惠芳
一颗种子,播下去。
两颗种子,播下去。
千万颗种子,播下去。
世界的大地,秧苗茂盛,
移植,长成金黄的稻谷,
喂养世界。
一位老人,一辈子穿行在稻田之间。
一个父亲,一辈子穿行在子孙之间。
一个人的仁爱与悲悯,
像阳光与雨露,又像阳光与雨露下的谷粒。
饱满而犀利。
袁隆平,永远的种子!
今天,将自己播下去了。
在泥土的深处,
在爱的深处,
只是短暂地安眠,
只是短暂地告别。
风吹苗圃。
风吹稻浪。
风吹金黄的时节。
一位老人,在大地的怀抱中,
正在醒来。
袁隆平:一辈子与饥饿搏斗的人,再也不会有饥饿感了
作者丨陈群洲
所有见到过他的人,都会因为他瘦小的形象
自然而然联想到饥饿
他胆子那样小,种出那么多粮食从来不敢浪费一粒
现在,这个一辈子与饥饿搏斗的人
再也不会有饥饿感了
现在,我们怀念他的最好方式
就是把他培育的那些种子
撒得到处都是
满世界开花,结果
一颗稻谷,回到了大地
作者丨刘丙坤
小满刚过,夏雨尤浓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人走了
身后,是天空巨大而辽阔的阴影
从南优2号,到叁优1号
从91年前的北平,到91年后的长沙
雨水从未缺席
每一个陈旧或新鲜的农忙时节
饱满的雨水里,蓄满金黄的品质
沉甸甸的稻谷里,盛满雨水的剔透与晶莹
一滴雨水,回到稻谷
一颗稻谷,回到大地
我相信,每一年秋天
您都会在每一颗稻谷的明媚里醒来
农家的晒谷坪上
每一颗稻谷,都是雨滴复活的身影
妈妈,稻子熟了
作者丨烟雨湘湘
那时,他坐在稻子的瀑布下乘凉
他说他有一个梦想——
稻子,有高粱那么高
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他告诉妈妈,将去很远的地方
带上小提琴,带上梦
今天,在金色的稻浪里
在细雨的和声里
他睡着了
他留下种子,裏着光
去往妈妈那儿
他要告诉她,稻子熟了
每一株稻子都扎根泥土
──致袁隆平院士
作者丨千千静听
从一株稻子里
您发现了另一个世界
十四亿人的温饱
关乎稻穗是否低下沉甸甸的头
水田边撒下种子
也种进了自己的一生
九十一岁的生命扬穗,开花
告诉人们一株风餐露宿的稻子
有着怎样朴素的梦想
向着太阳
最贫瘠的土地也有丰沃的梦想
每粒白米饭之上
挺着一个民族的脊梁
端起手中的饭碗
让每粒粮食都回到它深植的土壤
悼袁隆平
作者丨洋中鱼
老天知道您要走了
于是 终日垂泪
中国许多地方大雨滂沱
上午我在南昌进贤刚送走岳母
心情正带忧伤
下午又获悉您辞世的消息
真教我寸断肝肠!
水稻是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主粮
永州道县玉蟾岩就是它发育的胎盘
万年的历史 神秘的光芒
数千年来人们与水稻融为一体
相濡以沫 相以为命
无数科学家为研究它而
夜以继日 殚精竭虑
只有您袁隆平的名字能穿越时空
回响在世界各地 人们的耳旁
想当年每亩两三百公斤的产量
怎么能跟得上全世界人口急剧膨胀?
为了解决人们吃饭这个问题
您把“民以食为天”的古训
变为责任与使命 压在自己肩上
您把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
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
水稻品种进行 杂交
从湖南到海南 从广东到云南
从东部到西部 从大漠到海滩
您带领团队在
不断探索 不断试验
你们研发的种子终于得到认可
在全世界许多国家 得以推广
没想到您也是一个可爱的飙车族啊
别人通常是飙汽车
在城区 在国道 在赛场
而您飙单车 飙摩托车
在单位 在城郊 在田野
为了科研方便
您七十岁了还去学车 考驾照
为了寻找一株水稻
您花了整整十四天时间
您身上的汗水与泥点
是中国田野上最美的风景线
您投在大地上的背影
是中国另一座高不可攀的珠峰
您研究了一辈子的水稻种子
最后把自己也变成了一粒种子
您这粒种子保持着野生稻的
自然 纯真 质朴
让全人类景仰 爱戴和尊重!
以前在校时我曾读过一篇课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
如今在社会上我又读到一篇课文——
吃饭不忘袁隆平!
挨过饿的人有资格怀念
——致袁隆平
作者丨黎凛
今天,我想念您
只是把您当成一个劳作的父亲
一个研究种子与谷穗的农夫
就像我的父亲
一年又一年
卷起裤管,打着赤脚
久久地,痴痴地,悉心守望
那片葱绿的田野
那些正在灌浆或已低垂的稻穗
饥饿年代
珍惜粮食的人有福呀
直到现在,每次用餐
我都会吃尽碗里的
最后一粒饭
赠袁老
作者丨壹行
在小满的后一天,您离开了。
人群与我开始流泪,开始送行,开始呼喊
雨不经意间随泪水流下
您将像稻种般被种下,又像稻穗般饱满
我相信在岁月里轮回又将重生
从来不会轻易离去
田野里那株最饱满的稻穗
将是最金黄的呈现,映衬着的
是您不变的笑颜
袁隆平
作者丨张正保
我的手
再也摸不到您的温度
您的愿望
却填饱了咕咕饥饿的肚皮
五月的禾苗正在绿波里泛起涟漪
三亚的早稻正在抽穗
您却走得太急
被您刚刚抚摸过的禾苗
仰头望着您远去时那清瘦的身影
您没有走
您总在田边赤脚弯腰
给稻穗数粒或是讲述您的远景
您怎离得开亲呢的土地
那株野生的父本
不用寻找
就在万水千山里
璀璨星空背后,是大片大片的稻田
──悼念“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丨罗森
把岁月中那些苦难的日子
培养成一株株饱满的水稻
稻花飘香
稻穗金黄
深深浅浅的脚印。还有那个清瘦的身影
仍留在稻田
倔强的的稻草人
秋收了,还在坚守
袁老走了,天空哭过之后便是雨水
袁老走了,明年的田野依然会结出壮硕的稻谷
也许,天堂需要粮食
璀璨星光背后
是大片大片的稻田
五月
作者丨王维新
刚记事的五月
就学一则词语 叫青黄不接
阿妈腆着脸挨户借米
说等田里稻子收割了
就平升借 满升还
稍懂事的五月
我又学了新词 叫杂交水稻
阿爸兴奋地盖了谷仓
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
日子红火 更有盼
再往后的五月
我已学了许许多多的词
也知道了许许多多的事
我记住了一个不凡的名字
是他让饥饿远离 灾荒不现
而今年的五月
我突然忘掉了所有的词
只对比童年与现在的事
那个叫袁隆平的嗲嗲走了
脑中除了“国士无双” 突然断片
那个想在稻树下乘凉的老人走了
作者丨郑石华
想把稻苗种成树
稻穗长得扫把那么长
粒粒稻谷如花生一样大
然后,安心地
坐在稻树下乘凉的老人
今天走了
山河动容,万人泪流
老人啊,您看
广袤无垠的田园上,此刻
正荡漾着绿色的波浪
稻子抽穗了,稻粒快长出来
裹着金色的希望,和
您的梦想
老人啊,您听
微风吹来,好像
是您站在高高的山岭,拉起小提琴
在祖国的大地上响起
那么动听,悠扬
令人怀想
高过稻子的额头
作者丨王一武
说您矮小
您勾在田里的额头
却高过每一株稻子
亩产1000斤、2000斤、3000斤
一次次刷新
而您在田间的背影
渐渐消瘦
这些年
我种的那几亩水田
插的是南优二号
它们的长势每年很好
收获时,满谷的粮仓
也一笔一划地写着您的情怀
而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
田里分蘖的杂交水稻
发出叹息
它们没有别的方式
与您告别
它们在雨中带着伤痛
覆盖着田野
我的村庄
像被捅了一刀
煮开的米饭
溢着泪水
它一边收敛您人世的耳语
一边朗诵:
“妈妈,稻子熟了”
田埂上的梦
──辛丑年癸巳月庚午日
作者丨张艳君
穿过瑞翔西路,在黄昏里
翻开麻蝈塘,天河桥,后井岭
直至赤足站在五月的田埂上
触摸到泥巴中尚存的余温
慢慢的,我安静了下来
此时此刻,这儿,便是离您最近的地方了
半个月亮沉下去,一片蛙鸣上升于耳际
摘下一片,打开,是十里稻花香
再打开,是老堂屋的四方桌上
外婆一两四钱米,母亲七钱
一粒种子,一位老人
——悼袁隆平先生
作者丨朱继忠
一粒种子,在泥土里发芽
一位老人,裤腿上沾满泥土
九十一岁,托起三千斤
禾下乘凉梦,做了几十年
在小满时节,大梦初成
在初夏雨季,圆梦而去
一位农民的儿子,农民的本色
一位田间的老者,田间的工匠
端起白白的米饭,想起他
打开满满的仓禀,想起他
每一株稻穗,低头是最好的致敬
南优,三优,刻在奖章的背面
个子不高,奖台很高
粗茶淡饭,最爱那一蔸蔸禾苗
每一粒种子都是他的孩子
落进泥土,生根发芽
泥土里,他永远是最美的种子
禾苗青青,您却熟了
——悼稻父袁隆平
作者丨荆庚红
您不是农民
身上却有农民才有的泥土芳香
您不是母亲
却用一粒稻种喂饱了整个世界
说您是伟人
您却是一个土得掉渣的凡夫俗子
说您有眼光
您的眼里却只装着一粒谷子
如今,禾苗青青,稻子未熟
您这个稻父却熟透了
殒落。融入您一生挚爱的土地
挤进人间烟火
化作农舍上空的袅袅炊烟
其实您并没有走
只是回归您深爱着的大地
待到下一个春天来临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都会长出您忙碌的身影
悼袁老
作者丨邓志君
5月22号的天空
乌云的缝隙
没能藏住不舍和伤悲
泪水和着淅淅沥沥的雨滳
飘飘洒洒在神州大地
稻浪说:您的汗水饱满了我的谷粒
百姓说:我们的思念在每一碗
香喷喷的米饭里
汽笛说:袁老一路走好
我的手
从未触摸过您的温度
我的目光
却喜不自禁地称量过您
杂交水稻的结实
我的脚步
从未胝足过您田间归来的鼾声
我的记忆
却对父本母本等沾着露珠的名词
待若邻家小妹
五月与风同频
哭过的天空不会与枝头比姿势
谷粒的丰盈
是您给予世界最充沛的爱
而与您同行的祖国
以及与您同行的同胞
会时常仰望星空
读您星光一样灿烂的名字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省诗歌学会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