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2021-02-24 12:44:34
北上广深打拼、返乡置业,这是目前多数在一线城市打拼人的现状。
日前,贝壳研究院发布一份返乡置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一线城市赚钱、回家乡买房,可以比老家同学平均“少奋斗”8年。
大城市挣钱、返乡置业,真的能少奋斗几年吗?记者与多位北上广深打工的年轻人沟通后,得出以下结论:
尽管返乡置业是现实,但年轻人的“奋斗”用购房来定义过于片面;
在城市比拼完全因人而异,城市也有无法选择的时候,如果从经济的角度来谈,考虑行业,发展,资源及生活消费等因素,或许能看出年轻人“奋斗”的本质。
01
把人当成知识技能型资产
“正常,很多人就是这么做的。”董杰(化名)指的是这份返乡置业报告内容。他身边不少朋友,包括他发小,在北京工作,然后攒钱到天津、青岛去买房。
董杰于2014年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硕士毕业,随后进入当地一家互联网IT企业,成为一名程序员,月收入在2W左右,属于中等薪资。2019年董杰辞职,专注做创业项目,目前正忙着找投资人融资。
一毕业就留京,董杰说吸引他的不仅是北京的互联网环境,与大学所学专业相关,同时他也想在该行业里深耕,“至少就要在这里(北京)待一段时间,对个人成长比较有力。”
虽然这些年工作上积攒了不少钱,但董杰并没有将它投入房产,反而全放在创业上了。而他身边买了房的朋友,也顺势换了就业城市。
是不是真的就“少奋斗”了?董杰是存疑的,年轻人选择一个城市奋斗,往往出于多方面因素考虑。就拿他所在的互联网行业说,他在北京见了多家投资方,由于投资方都在北上广一线城市设立机构,也会定期去别的城市找投资对象,但频率比较低,故在地方上就很难碰上这样的资源。做互联网创业,在地方上做大没问题,但在投融资上,还是以北上广为准。
行业环境、发展势头及薪资消费等,都成为影响年轻人选择城市立足的关键。笼统地说,老家可能存个10年能攒够首付,在大城市工作兴许6年就可以攒够。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大城市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老家压力小但奋斗时间也会拉长,短时间高强度,长时间低强度,同样为打工人区别并不是很大。
“如果只是把人定义成劳动力,年轻时确实劳动力更强。反过来讲,把人当成一个知识,技能型资产,在大城市锻炼成长更快,其实到了地方是升值,反过来说,更有利于在中小城市的发展。”董杰认为。
02
更多年轻人愿回新一线城市
“去大城市见世面,小城市也可以,完全是看企业,交通又方便。”陈早(化名)在深圳做电子产品销售经理,在深圳工作8年后,他在老家(西宁)买了一套房。
相比之下,他所理解的“奋斗”,完全因人而异。不是说收入高,买了房,对比下来就能“少奋斗”,该承受的生活压力,积累知识的状态是不会变的。
“毕业后定位和找工作目标是什么,而且有的时候岗位也没得选,也没有选择城市的机会,只能选择去或者不去。”他建议毕业生可以去大城市实习,待上一两个月,体验一下工作压力和节奏,再了解下房价和收入综合判断。同时,网络交通发达的当下,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去大胆尝试。
在陈早看来,有些企业也有轮岗及培养制度,充分利用资源,增强站得住脚的能力,不管在什么城市,“成长是目的,收入是结果。”
吴小风赞成陈早的观点。对于刚毕业的打工人来说,首先是明确自身的定位,“很多人在大城市存不下钱,比如大城市消费高、诱惑多、基数大。如果省着点,通过买房约束自身,能退而求其次回老家买房,也是不错的选择。”
《2021年互联网产业求职指南》报告对互联网产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地域差异进行了探究,指出77%人才需求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
不少城市通过有效控制房价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和北上广深的房价相比,年轻人返乡置业难度普遍大幅下降。报告显示,成都、杭州、武汉、长沙、郑州,这些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新一线城市,成了多数人返乡安家置业的优先选择对象。
对此,董杰认为,当下北上广的吸引力在下降。结合人口出生率来看,未来的30年,新型中型城市发展或成为引入人口质量及购置房产相对适宜的地方。
在湖南省级职业指导专家团成员邱智军看来,将年轻人的“奋斗”用购房来定义确实有些片面。他认为,成功并不只有经济上的,经历和奋斗过程都是财富。每个人选择的历程与生活方式也不一样。如何界定,建议年轻人根据职业发展目标,结合自身与家庭实际来做选择,一线城市有更多的机会与优势,家乡(小城市)有家乡的味道。
“人生并不能完全从某一阶段来下结论,前期的积累与经历,后期会有不同的发展,适合自己、对成长有利、对社会、对家庭有用,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衡量标准。”
责编:李莉芹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