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1-22 17:42:4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特约记者 彭振 通讯员 彭春芳 杨瑞宇
冬日清晨,一缕和煦的阳光照在窗枥上,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讲,十四岁的余小辉(化名)睁着清澈明亮的大眼睛,手中的笔不时记下一个个知识点……
看着余小辉全神贯注的样子,谁能想到,一年前,他还是个辍学在家拒不回校的孩子。
余小辉家住清水坪镇野竹坪村一个叫原上坡的地方,人称“保靖青藏高原”。因为厌学,本该在毛沟中学七年级就读的余小辉,辍学了。学校、村干部、家长多次与余小辉沟通无果,他宁愿一个人待在家里,也不肯回到学校,久而久之成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一块“心病”。
当年冬天,余小辉父亲不幸去世,原本捉襟见肘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但他仍无所动。怎样才能让余小辉重返校园呢?学校召开了一次又一次专题会议,老师们纷纷建言献策。在否定一个又一个方案后,大家想到一个大胆的尝试。
“崽呀,爸过世了,我们家条件又不是很好,你硬是不想读书了,那就喊他们带你出去找钱去?”一天,在刚修得一半的房子里,妈妈“无奈”地告诉余小辉今后的打算。
其实这是经过学校和毛沟镇政府、家长的共同商讨,决定孤注一掷,让余小辉脱离父母的庇护,踏踏实实地去吃一次苦,看能不能有所改变。说干就干,镇政府出面帮助余小辉“找”了一份在餐馆做临时服务员工作,开始了他的“成人”生活。
“不在学校那段时间,其实真的有点苦,在餐馆做小工干的都是最脏最累的活,每天都要5点多起床,洗碗洗菜、剁肉等,几乎天天都是最后累瘫在床上。你要别人给你钱,人家不会把你当小孩子照顾,大人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说起那段“务工”的经历,余小辉声音哽咽地说,“每次也就月底拿到钱的时候,心里才会有一点点短暂的喜悦。我开始体会到父母在外的辛苦,父母拿血汗钱来供我读书,我却不好好听话……”
学校老师其实一直在暗中关注着余小辉,一有时间就去了解他的情况,掌握着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发现孩子变得越发懂事和坚强。
2019年11月4日,时任班主任的刘明飞和学校教务处的张世全等再次踏上前往野竹坪村的路途。当老师们再次提出让他回校读书的时候,经历了社会磨难、认识到知识有多重要的余小辉不再扭捏,想起父亲生前“孩子,我要你用功读书,不是让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希望你将来能有更多选择的权利,不要低三下气地去谋生”的话,欣然答应了。
第二天,在村干部的护送下,余小辉回到了校园。学校考虑其家庭情况,免除了在校的生活费用。如今的余小辉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听话多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新学年伊始,余小辉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希望自己将来能考上高中、读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
这是保靖县控辍保学中的一个故事。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保靖县建立了“双线三级”控辍保学责任制,采取“三帮一”“六帮一”措施,多方联动,因人施策,不达目的不放弃,于是,辍学的孩子一个又一个重新返回了学校,校园里充满生机和活力。
责编:莫成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