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小坌村:专“薯”香甜 传统手艺富乡民

    2020-11-20 10:57:16



种红薯,做粉条,晾薯干,苏仙区五盖山镇小坌村有着几十年的红薯种植加工传统。过去,村民们靠这门老手艺养家糊口;如今,小坌村通过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路子,让传统的红薯纯手工加工技艺,转变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法宝”。



11月,穿行在小坌村,家家户户都弥漫着香气,这是红薯淀粉在高温的蒸煮下散发出特有的芬芳。小坌村村卫健专干钟欢介绍:“我们这边种植的红薯它的淀粉含量就会比其他地方高一些,就意味着我们这边做出来的红薯粉会比较的有韧性,做出来的红薯干会比别地做出来的甜一些。

小坌村产的红薯为什么这么香甜?这得益于村子地处五盖山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的独特“小气候”。靠山吃山,种红薯、做粉条、晾薯干在当地有着几十年历史。





陈双全是土生土长的小坌村人,据他回忆,村里从爷爷一辈就已经与红薯结缘了。过去,大家靠种红薯自给自足。这些年,通过村里引导,村民们开始规模种植红薯,逐步走出了一条发展红薯种植加工产业的新路子。


陈双全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6、7亩红薯,可以做6、7百斤红薯粉和6、7百斤红薯干,不仅可以创收2万余元,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他十分满足。


小坌村的红薯土特产完全不愁销路,这源自村民对土特产的质量把控,关键在于纯手工。仅红薯粉制作这一项,就要经过清洗、粉碎、过滤、蒸煮、切条、晒干等六道传统工序,全程都需要经验丰富的村民用心精准把控。



陈双全说:“红薯粉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纯手工艺,没有任何的添加剂。这个健康美味 ,这个手艺,我们要一直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享受到。”

只要用心做,土特产也能做出大商机。通过村民们的勤劳和智慧,小坌村红薯产业越做越大。如今,全村已有380户村民参与红薯种植加工产业,种植规模达500亩,可年产粉条1万斤,薯干12万斤,销售额180万元。

记者:李阿俊 谭 胜


责编:侯淞耀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