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拔穷根”

  湖南日报   2020-07-30 15:35:41

7月24日,在新化县曹家镇益福村,许多村民正三三两两扎堆讨论稻田养鱼心得,展望丰收的美景。前不久,娄底市建筑业协会送来25万尾鱼苗,帮助村民发展稻田养鱼产业,投放面积达440亩,受益农户231户。

以稻田养鱼为依托,该协会与村支两委商量,决定以点带面,建设30亩稻田养鱼示范基地,打造高标准、高效益示范片区,帮助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娄底注重汇聚各领域、各战线、各行业力量,在充分发挥好职能部门、党员干部作用的基础上,积极调动社会组织整合资源及专业特长优势,填补扶贫缝隙,打造出一支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生力军。

根据社会组织经济实力和扶贫村的难易程度,娄底市从社会组织中动员277家全力开展进网格帮百村助力脱贫攻坚百日攻坚行动。3月以来,这些社会组织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方式,与全市137个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村建立帮扶关系,以送项目、送资金、送关爱、送技术等多种形式服务贫困群体,攻破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

攻坚——定向定项“直击要害”

社会组织汇聚了各领域的社会资源,是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帮扶资源与贫困人口的重要纽带,也是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月25日,娄底召开社会组织进网格帮百村助力脱贫攻坚百日攻坚行动动员会。随即,一批批社会组织、爱心人士、企业家纷纷响应号召,踊跃走进挂牌督战村,积极与村支两委及贫困户对接,共同寻找脱贫致富的良策;为村里出钱出力出主意,协力铺就村级发展的坦途。

娄底创新思路,将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助力脱贫攻坚。出台《娄底市社会组织进网格帮百村助力脱贫攻坚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由民政部门牵头,以各县市区属地管理的社会组织为主体,市本级及其他社会组织为补充,采取资源整合、全市统筹、城乡联动的方式,进百村帮万户,在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等重点领域助力脱贫攻坚,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娄底市民政局落实落细工作任务,制定操作指引、行动进度表和失能、重症未脱贫人员摸底表;建立微信群,动态掌握工作推进情况,聚力解决困难问题;设立工作台账,及时收集汇总资料,双周调度数据至市扶贫办;走访5个县市区,摸底各社会组织脱贫攻坚的进展情况,指导社会组织与扶贫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因地制宜编制帮扶措施。

紧紧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广大社会组织聚焦深度扶贫,坚持项目带动,采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捐赠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工扶贫六种扶贫方式,并根据扶贫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采用一种或几种帮扶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做到一户一法、因人施策、精准发力。

帮扶——恢复农村“造血功能”

端午期间,新化县枫林街道办事处向荣村的贫困户们并没有闲着。在娄底市茶业协会的帮助下,他们抓紧时间改造升级茶园,打造茶旅融合旅游景点,努力打造集“采茶、参观、制茶体验、消费”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和增收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实现根本脱贫。

在脱贫攻坚中,娄底的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杜绝传统的“输血型”扶贫,将简单的捐钱捐物、走访慰问,升级为产业振兴,用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反哺产业,逐步恢复农村“造血功能”实现贫困户“脱贫摘帽”。

目前,全市10余家社会组织通过稻田养鱼、送鸡苗、种植茶叶等形式开展产业扶贫,共帮扶资金191280元,帮扶户数366户。

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解决后顾之忧。

娄底的社会组织把消费扶贫作为解决发展产业的突破口,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充分打开贫困村的销售大门。一方面积极组织和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并充分利用直播、社区生活服务、网上供销等平台,帮助湘中黑牛、双峰辣酱、新化红米、铎山杨梅等农村土货成为“网红”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另一方面组织会员单位或会员带头采购农产品,并形成长效供销关系,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

连日来,娄底市女企业家协会组织25位女企业家,赴新化县思礼溪村购买了价值12600元的农副产品;娄底市汽车行业商会,帮助新化县琅塘镇太平铺村销售草鹅150只;娄底市安徽商会、奇石艺术协会为新化县西河镇铁山村即将成熟的700亩金秋梨积极筹备搭建销售平台,为产品销售拓宽渠道。

打造和完善“生产+就业+销售”扶贫产业链,是娄底社会扶贫的一张闪亮名片,也为群众打造出一条低风险、能见效的发展道路。蓬勃兴旺的产业和通畅的销售渠道,让贫困户尝到甜头,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高涨。

提质——建立续航“加油站”

新化县奉家镇玄溪村有着悠久的高粱种植历史,因海拔高、土壤肥沃、水文条件好,这里生产的高粱深受市场欢迎。高粱好卖,但农户并不愿扩大规模,大家担心:“规模扩大了,万一销售不出去,反而丰产不丰收。”

娄底市义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通过反复对接,他们联系贵州遵义的龙头企业,引进红英高粱并提供种植技术,村内采用农村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及农户个人种植两种方式,待高粱成熟后再由企业保底收购,订单式种植让村民吃上“定心丸”。目前,问题迎刃而解,村民喜上眉梢,准备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

解决收入问题,更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广大社会组织把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精准发力,深挖“穷根”,转变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落后观念,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从根源上解决贫困群众的贫困问题。

以教育扶贫为依托,摸底贫困村的特点和需求,采取送课下乡和进企培训的方式,将先进技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把贫困户培养成上班族、创业者、致富带头人。娄底市蓝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新化县麻水塘村开办家政技能培训班,培训育婴知识和家畜饲养技能,并为考核合格者提供就业机会,形成“招募-培训-输送-督导服务-再培训晋升”的帮扶模式。7月12日,涟源市石马山中心学校奖教励学协会在涟源市拖坪村建立“进网格、帮百村”教育扶贫基地,组织贫困户开展为期10天的厨师技能培训,传授中式传统菜肴、西式糕点及当地特色小吃的制作技术,目前,已有4名贫困户学员成功就业走上厨师岗位。

以健康扶贫为依托,医疗行业社会组织深入扶贫村开展义诊活动,重点筛查有大病或重疾的贫困家庭,给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带去福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一支“强心剂”。目前,娄底市共30家社会组织开展了健康扶贫,义诊人次共13483次。其中,娄底市健康管理协会联合多家爱心社会组织到新化县枫林街道向荣村开展公益健康讲座、义诊、送医送药、走访慰问等公益活动。新化县维视新化眼科医院在新化县水车镇水车村开启“光明行动”,免费为贫困户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38例,成功率达100%。

以社工服务为依托,社工类社会组织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聚焦贫困地区群众的心理服务需求,为贫困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关系调试、能力提升等服务。娄底市超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游戏、绘画等形式,为新化县桑梓镇火星村的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安全警示教育,解决心理问题,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以直接帮扶为依托,娄底社会组织积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给困难群众送物资、热忱和贫困家庭交心谈心、及时解决贫困户的生活困难。目前,全市共84家社会组织给贫困户送去物资慰问和精神温暖,直接帮扶资金达775537元,帮扶户数共1591户。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娄底的社会组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汇聚社会各领域资源,将自身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各显其能、各尽其才,正竭尽全力在脱贫攻坚中向党、向国家、向人民提交一份满意答卷。周俊  李济民  刘昕星

责编:刘琼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