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07-13 19:59:37
半卷红旗临汨水
——屈原管理区东大堤抢险小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亚平
见习记者 周磊 马如兰 通讯员 姜帆
汨水滔滔,旌旗猎猎。7月13日10时许,在南洞庭湖岳阳市屈原管理区东大堤3+400堤段,记者偶遇查看管涌口险情的东线防指指挥长韩德辉。他叮嘱守浸人员:“要时刻关注,这是目前为止出现的5处险情中最严重的一处。”这已经是他上午第3次前来督查。
7月12日16时许,防汛巡查人员杨辉雄在离河堤仅50余米的稻田中,发现一处涌水眼,不断有浑水涌出。他立即向镇防指、东线防指报告,并继续在现场观察情况。
韩德辉,联点区级领导欧明目、余宏、戴敏波接到“战况”,立即驱车赶赴现场。“迅速准备砂卵石、调集抢险队员!”途中,韩德辉电话调度人力、物资。不到20分钟,60余名抢险队员、10车砂卵石就位。
到达现场时,只见口径约20厘米的管涌处,水流夹带泥沙,翻涌而出。“出水量每秒达到0.2立方米,水头高达0.5米。”东线抢险技术总负责人易新怀学过水利专业,有着多年处险经验,他迅速做出决断,“水势凶猛,必须马上处理。以大小砂石分层导浸。”
清理现场,用砂石袋垒起围堰,破开管涌口。水深约60厘米,须先用大卵石刹住水头。如何判断成功刹住?“赤脚能感受水流,我来!”技术小伙胡威脱掉鞋袜,纵身跳入冰冷的水中,约60厘米深的水瞬间没过腰身。
“刹住水头后,用小卵石填埋,过滤,再用大卵石压实。”易新怀一旁指挥,抢险队员排成一字纵队,如传送带一般,将砂卵石一袋袋运送至围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水中不带泥沙了!”一声惊呼,让众人松了一口气。近5个小时连续奋战,灌注小卵石40方、大卵石40方,耗费编织袋600个。21时许,出水口渐渐冒出清水。从水中上来时,胡威的脚早已被水泡得发白。
一个棚,一盏灯,两个人。深夜,村民志愿者王凤章、赵孝奇还在守浸。王凤章头戴探灯,时不时起身查看:“要求2个小时查看一次,但我总不放心,要确保万无一失!”
责编:王相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