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区姜畲镇:乡村振兴擘蓝图 美丽村庄舒画卷

    2020-06-23 17:13:05

泉塘子村白墙黛瓦的房舍。

金马村美丽屋场一角。

泉塘子村白墙黛瓦的房舍。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张云云

“白日西斜天欲晓,青螺争映澹台。渔家网晒水之隈。绿杨人唤渡,征马且徘徊。淼淼波光明如镜,一川流水潆回。好山无数过涟来。望姜畲楼阁,日日逐江开。”此词出自清末湘潭名儒王香甫曾写的《临江仙·涟滨四景》,描写的是涟水河两岸的风光。

如今的涟水河畔风光正好,一望无际的蓝天、绵延不绝的河流,吸引着三五成群散步的人们,为河道沿岸增添了不一样的风景。除涟水河风光外,雨湖区姜畲镇辖区内的美景随处可见:清澈平静的涟水河和白鹭湖、静谧整洁的村庄、绿树成荫的村道、白墙黛瓦的房舍、一尘不染的庭院、独具特色的“美丽屋场”……

透过姜畲的美景,我们看到了美丽乡村的模样,也看到了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现实图。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姜畲镇在狠抓生态保护、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一村一品,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姜畲镇依托良好区位优势,以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引领,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引进现代农业企业,致力于完善示范园基础设施,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努力打造农业强镇。

位于农业示范园重要位置的泉塘子村,主动探索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方式,依托“村企共建”特色,形成“一片一品”特色产业,已然成为了全市最大的菜篮子基地。每年吸引客源近1万人次来村游玩、采摘、休闲观光。近年来,特色农业基地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50多人,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旺带动农民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我是在泉塘子村蘑蘑哒种植基地工作,村上农业种植基地给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离家近能照顾到家庭也有稳定收入,心里踏实了很多。”泉塘子村殷菊华告诉笔者,他在这里上班年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家里生活水平提升了不少。

像殷菊华一样,在本镇农业产业基地获得工作的村民还有很多。产业兴,百业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才有奔头。产业振兴日益发展的今天,姜畲镇在稳固农业产业基础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获得感。

美化环境,打造人居环境新景象

一条条通往村庄的柏油路、点缀群众生活的美丽屋场、成片成规模发展的农业采摘种植基地、大自然鸟类的天然生存家园……姜畲镇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持续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调动全村党员、干部、核心骨干力量投入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表现。为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镇村干部带头示范,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致力于村主干道、河道、沟渠以及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整治。

据了解,姜畲镇将环境整治行动纳入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中、融入村规民约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上门回收制,切实从群众日常生活的多方面提升生活环境治理效果。

涵养文化,营造乡风文明新风尚

为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引导方式,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姜畲镇政府主干道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墙,通过形象鲜活、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来往的村民眼前一亮:无私奉献的雷锋、幸福美满的一家人、笑容可掬的童男童女、还有爱国守法的群众……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傍晚时分,大街小巷的广场上音乐响了起来,广场舞跳了起来,欢声笑语中的人们度过了一天。“现在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白天忙完事情,晚上大家一起跳跳舞、聊聊天很开心。”姜畲社区陈女士告诉笔者,大家一起跳跳舞,图的就是开心,整个过程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去年,在陈女士的组织下,社区还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200多名群众自发成立了12支广场舞队伍,群众主动参与,培育了良好风尚,进一步推动形成文明乡风。

责编:曹漾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