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故事┃导演周琦:带着初心与中国电影同行

  金鹰报   2019-09-30 14:16:43

中国电影发展至今不过百年时间,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顺应时代潮流,获得了蓬勃发展的生机。如今人们看电影的选择越来越多,从胶片放映到数字放映,从2D到3D再到3DIMAX、4D乃至巨幕,以互联网和手机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介,蓝光技术的两次革命,让更高品质的影音娱乐成为现实。


从露天黑白记忆到巨幕立体声环绕

导演周琦:带着初心与中国电影同行

金鹰报·新湖南客户端见习记者 毛玉婷

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产品,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是不过时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缩影。周琦是湖南潇影集团的导演、制片人,今年62岁,从1976年进入电影行业至今,拍摄过三四十部电影,从胶片到数字,从露天放映到3DIMAX, 从黑白底色到蓝光技术的两次革命,见证了我国电影技术的历代革新和飞速发展。

周琦导演和潇影的作品墙。

萌芽:露天电影的忠实观众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中国电影起步晚,但百姓对它的热情却是丝毫不减。周琦记得,小时候无论哪里放电影,都是人山人海的景象。周琦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那时长沙还没有几家电影院,且都是单体影院,可容纳四五百人。“印象最深的是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我记得看的是《雷锋》和《英雄儿女》,每个人都是戴着红领巾去的。”去过电影院当然很了不起,看完电影后,三年级小学生周琦在家门口拍了张照片作纪念。

至于拍电影,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潇影集团的前身是潇湘电影制片厂,是当时中国八大电影制片厂之一。1976年,还在农村当知青的周琦报名了湖南艺校和潇湘电影制片厂联合举办的培训班,当时主要是针对新闻摄影人才的培养。因为身高优势和政治素养,以及合格的文学素养,周琦毫无准备地踏入了电影世界大门。“我在那里扎扎实实学了两年,学习摄影和灯光。那时候拍电影设备比较落后,且都是用胶片拍摄,不能直接看到效果,全靠人的掌控,所以对摄影技术、灯光布置要求特别高。”

要学的东西很多,周琦也没有很大的梦想,每周最大的期盼就是厂里放的两场露天电影。“每次放电影,职工和家属都早早拿着小板凳过去抢位置,没有哪一场落下。”除了自己厂里的,临近其他厂放电影时大家也会争着去看。周琦记得有一次隔壁设计院放电影,与他们隔着一堵墙和一片菜地。周琦的同学率先翻墙而出,然而黑灯瞎火的看不清地面,一跳下去便掉到粪坑里了。“所以我们宿舍臭了好多天。”周琦笑着回忆道。

20世纪80年代,周琦在拍摄现场与摄影师交流。

发生:片场奔波的灯光道具员

1978年,周琦学满毕业后分配到潇湘电影制片厂做灯光师和摄影助理。当时的电影市场还不够发达,电影类型也比较单一。周琦跟着前辈们到常德边上拍摄纪录片《湘莲》,拍完就用随身携带的皮包机,架上三脚架,扯一片白布或者找一面白墙,给村民们放露天电影。“电影是老百姓的娱乐首选,不管放什么电影都喜欢。对放电影的人也喜欢,那些年轻的男孩女孩老围着你转。”

1980年,周琦得到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在一部故事片里做道具员。“故事片啊,大家都想拍,但是机会很少。那时候全国一年才产二三十部电影,我们厂里才二三百号人。”这部电影的主创人员是从北京电影制片厂请来的,周琦跟着摄制组坐火车到杭州拍外景。“那会儿拍电影条件很艰苦的,设备、道具、服装都要剧组自己装车卸车,每天补助也很少。但大家对拍电影满腔热情,全组上下一条心。”作为道具员,周琦还要在现场画图纸,精心设计道具的摆放位置。不过那时一天只拍摄五六个镜头,周琦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跟着优秀的前辈们学习。“当时就很羡慕导演啊,整个电影的灵魂都由导演决定,所以我拍完这部故事片感触很深,也下定决心以后要当导演。”

2017年,周琦在电影片场。

黄金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者

20世纪80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国产电影的高峰时期,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电影事业蓬勃发展起来。1983年,潇湘电影制片厂组成青年摄制组,周琦被调到导演组,从场记、导演助理干起。1983年到1986年期间,周琦跟着著名导演吴子牛拍摄了多部获奖作品,并作为副导演参与拍摄了《最后一个冬日》《晚钟》等优秀作品。“吴子牛导演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导演,跟着他学到了很多东西,奠定了我导演生涯的基础。”

1986年,周琦拍完电影回来担任电视剧电影短片部主任。1987年,30岁的周琦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鲤鱼洲的风波》,正式开始了导演生涯。电影拍摄由后期配音引进同期收音,设备开始更新换代。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电视行业的冲击,以及百花齐放的文娱活动,电影不再是人们唯一的选择,电影产业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产电影迎来新的繁荣时期。尤其是2010年以后,数字带来的革命使得电影拍摄更直观更简便,大屏幕也从胶片放映进化到2D、3D、3DIMAX、4D乃至巨幕,观众的选择面更广,观影体验也更佳。坚持拍摄主旋律电影的周琦十分感慨:“我很感激这个时代,也很庆幸自己的坚持。当时因为体制改革和市场不好,我的好多同学50岁就退休了。但是你看,2003年中国电影票房才15个亿,而去年已经达到500个亿了。我近十年拍了将近20部电影,也得到了国家对主旋律电影的重视。”

拍了30多年主旋律电影的周琦对红色历史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说起最满意的作品,那一定是《领袖1935》《革命到底》《反腐枪声》等革命或长征题材的电影。日前,周琦导演的新作《国礼》也公映了,这部湘绣题材的献礼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时期先辈的初心和拼搏精神。周琦说,电影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意识形态的反映。62岁的他并没有退休的打算,而是将带着他的初心,与中国电影同行。

责编:谭好

来源:金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