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大汉健康城 2019-09-25 09:35:56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完善中医药发展的顶层设计,从制度和法律层面明确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标志着中医药已成为国家战略,是实现“健康梦”“强国梦”“中国梦”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政策的引导下,中医药产业成为市场“热潮”,但如何发挥好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的价值和作用,如何传承好中医药文化精神,值得“追星”者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

9月21日,来自全国、省市中医药院校,中医医院,中医馆、卫生院、门诊诊所等基层医疗单位,以及海外众多热爱中医药,热心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中和大汉健康城,召开了中医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在大家共同倡导下成立了湖南省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湖南省中医药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会长陈栋材经选举成为联盟主席。


本次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医堂馆与社区服务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医院管理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浊毒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药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副书记、现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俊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秘书长王奕,湖南省中医药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会长陈栋材,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罗云,湖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王军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书记刘平安,中和大汉健康城创始人徐莉亚女士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俊德对湖南省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成立大会表示热烈祝贺。李俊德指出:国医堂馆是发展和传承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力量之一,要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给民众提供优质、廉价、便捷的医疗服务,更好的服务老百姓;要发挥好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绝招,充分的利用好当地的名医名药,切实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积极扩大医馆影响,为推进全面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坚持读书、做学问,要能为老百姓解决大问题,解决学术方面的一些问题,保护好、发扬好、传承好中医药的优势。



不忘初心,抓住机遇:“一带一路”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良好契机
2017年年初,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一带一路”为中医药走国际化道路铺设了广阔平台。据统计,世界各地各类中医药从业人员约有65万人,已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或培训机构,中医药文化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外界文化交融、促进互鉴共赏的时代标签,成为中国与各国协调建造人类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框架。

湖南省中医药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会长陈栋材介绍了湖南省中医药国际合作发展现状和规划。陈栋材表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中医自信、文化自信;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他希望所有热爱中医,投身中医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能够不忘初心,坚定信心,助推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贡献力量。
发挥中医药服务大健康产业重要作用:重视基层力量,联合创新,资源共享
发展大健康产业,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以及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重视中医技术的传承,不断创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

全国著名针刀专家林志

新安医学玉堂鼻科第四代传人 程靖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科学中沿用至今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它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需要我们坚守匠心,精益求精;做好源头,强化内功;如此才能够使中医药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更好的走向国际服务全球人类健康奠定基础。
全力开展“五一”工程,助力中医新学术流派发展
中国亚健康产业总部基地运营管理中心执行主任、中和大汉健康城创始人徐莉亚女士在本次大会上就“中医新学术流派传承与创新”做报告,她说中医发展离不开学术流派,研究中医就要研究其学术流派,传承中医也必然要传承中医学术流派,中和大汉国医院将全力开展“五一”工程,即挑选一个领军人物;培育一批专家团队;出版一系列特色诊疗技术;挖掘、整理一套特色诊疗技术;打造中医学术流派连锁经营品牌,助力新学术流派发展。


责编:陈丽丹
来源:中和大汉健康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