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珍惜每一天”——记“敬业奉献好人”李小平

    2019-09-20 10:03:25

李小平 见习记者 李孟河 摄

湖南日报见习记者 李孟河  通讯员 喻阳 刘芳

李小平还在一线带队?很多人问。他妻子龚立说:“他苦惯了,老把式一个,还天天早出操、晚查寝。”

今年55岁的李小平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举重人才基地主任、教练,人称“金牌教练”。30多年来,无论酷暑寒冬,他每天早晨5时起床、晚上12时睡觉,一直拼搏在训练场上。去年底,他被评为“敬业奉献”的“湖南好人”。9月19日,记者特地前去采访他。

“脑壳里除了杠铃就是杠铃片。”上午8时许,在湘西州民族体育学校田径场上,记者见到李小平时,他刚下早操,满头汗水,精神矍铄。

湘西州民族体校女子举重队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初,李小平是第一批教练。当时,训练经费、器材短缺,李小平也不诉苦,闷头做事。他用砖、铁丝等自制杠铃片,为运动员加重。他上山砍竹竿、捡木头做成棍,教小队员练技术动作,杠铃杆断了自己焊接……就这样,他培养出了湘西州第一批全国女子举重冠军。

“别人做不到的,要想办法完成;别人能做好的,就要做得更好。”李小平说。

龙玉玲、杨霞、向艳梅、龙清泉……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一步步攀登。

记者还记得第一次采访李小平时的情景,那是去年9月省运会上,当时的他作为领队,天天盯在赛场上,一天睡眠不足3小时,脸色发黑,右眼时时发痛。

“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去年省运会上,湘西州举重队夺得“五连冠”。李小平开心了,右眼却看不见东西了。“怎么不早来?右眼视网膜全脱落了。”赛后,李小平去湘西州医院看病,医生叫他休息半年。他没有听,住完20多天,就跑回了训练场。

李小平是教练,也是出了名的“宅男”。“巴掌大”的校园,是他的“朋友圈”。每天,他往返于家中和训练场,除了比赛,很少迈出体校一步。

“工作是他的全部,与世隔绝,住吉首这么多年,他还‘闷街’。”说起丈夫,龚立有些心疼。

在李小平的生活中,学生与训练总是占据首位。学生龙玉玲13岁那年,因训练强度大,营养跟不上,嘴唇发白。李小平掏出自己的工资,买来鸡蛋、红枣等,给她补身体。食堂伙食不好,李小平就买菜、做饭,和学生们一起吃。看到学生衣服被磨坏,就给学生买衣服,还经常给家庭贫困的学生零用钱……

学生们也很关心李小平。逢年过节,李小平常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祝福短信和礼物。有次,学生杨霞送给他一件冬大衣。“衣服长到脚踝,很保暖。”李小平开心地说。

给学生当爹又当妈,自己的小孩却管得少。有一年春节,龚立生下女儿才几个月,因临近比赛,李小平没回家。后来龚立得知丈夫在和学生们吃团圆饭,哭得一塌糊涂:“我当时气坏了。”龚立说,为备战省运会,李小平没时间回家看被洪水围困的父母;为解决训练和比赛经费,他又四处奔走……现在,家人都习惯了。

还有5年,李小平就要退休了。“头发刚‘刷漆’。”李小平笑着说,“还可以守一届运动会,我会珍惜每一天。”

■点评

在众人眼里,李小平早已功成名就,本可以不在一线工作,但他舍不得训练场,舍不得那些顽皮可爱的运动员。他坚持带队训练,只要有比赛,他都会去“坐镇”,他也成了运动员们的信心和底气。

湘西举重硕果累累,闻名中外。为此,一个运动员需要奋斗十几年,而李小平为此奋斗了30多年。至今,李小平没想过休息,还在训练场奔跑。有了这样的人,梦想就能成真,未来就会灿烂!

责编:尹舒艺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