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湿疹反复发作怎么办?

    2019-09-15 10:04:11

医学指导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曾凡钦、皮肤科主任 郭庆

过敏性湿疹反复发作,巨痒无比、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很多过敏宝宝的妈妈为此操碎了心,包括严格给宝宝“忌口”,宝宝近乎素食,然而情况并无好转。近日,在一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主办的皮肤医学论坛上,该院皮肤科专家郭庆教授指出,其实过分忌口只会让孩子营养不良,免疫力失调,更不利于疾病的缓解。“人们还觉得等孩子长大了,过敏性湿疹自然就会缓解。其实临床上到了成人阶段依然受此困扰的也十分常见。”郭庆说。

专家介绍, 皮肤科大多数常见病都是免疫性惯性皮肤病,如湿疹皮炎、荨麻疹、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等。有时候,皮肤问题也能造成全身性伤害,甚至危及性命。比如过敏性紫癜并发的肾损害,就会给孩子带来终身影响。

对于皮肤病和免疫相关问题,人们的认识误区还有哪些呢?郭庆教授和该院主任医师曾凡钦教授共同为读者厘清。

大部分皮肤病与免疫相关

皮肤病与免疫相关一提到皮肤问题,普通人想到的可能是湿疹、青春痘等,虽然烦人,却不是重大问题。实际上,皮肤问题有时候也能造成全身性伤害,甚至危及性命。

曾凡钦介绍,免疫是人体最重要的功能,而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人体对抗外界伤害的第一道防线,皮肤本身也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通过免疫干预的途径来调节皮肤状况是治疗皮肤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比如典型的免疫性皮肤病白癜风,它的发病机制虽尚未完全阐明,但已有研究证实,体内特定细胞的免疫状态紊乱是导致皮肤白斑形成的原因,针对白癜风的关键免疫发病环节进行特异干预和阻断具有极大的治疗前景。

郭庆则指出,包括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人们熟悉的多种皮肤问题在内,免疫相关的皮肤病在皮肤科占据了大多数。在治疗方面,一提到“免疫抑制剂”,普通人会觉得就是危重症“大病”的内科用药,跟大部分轻症的皮肤问题没什么关系。实际上,皮肤科临床上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药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疗效也得到印证。但目前只有在比较大的医院才有广泛的规范运用,而在大量县级以下基层医院中,由于免疫类药物毒副作用大,医生不敢用,患者也有顾虑。其实规范使用、用得好,它就是安全有效的。

过敏性紫癜

九成发生在孩子身上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引起喉咙痛、咳嗽、腹泻腹痛,或者皮肤出点疹子,也算是幼儿中很常见的疾病了。但是人们可能没有想到,有一种九成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自限性皮肤病也是大部分由感染引起的,这种病不慎还会并发肾炎,危害极大,这就是过敏性紫癜。如果孩子小腿皮肤出现大片红疹,甚至伴有关节痛、腹痛,那就要注意了。

郭庆介绍,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大约为万分之一,并不算是发病率特别高的疾病,但其90%发生在儿童,平均发病在6岁左右,而且40%~50%的患者会最终并发肾炎,影响终身,危害性极大。尤其是6岁至10岁的孩子发病,肾损害的机会更大。

病情严重的话,紫癜皮疹会延伸到大腿、上身,小男孩的生殖器部位等。一旦皮疹出现在腰以上部位,并发肾损害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需要十分警惕。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确,容易发生的个体在各种因素诱发下致病。诱发因素包括感染(占病因的60%~70%),以链球菌最常见,通常表现为喉咙痛等,另外也有幽门螺杆菌、肺部支原体(孩子中常见)、EB病毒等感染;还有30%的诱因可能是药物、食物过敏等。感染诱病后,患者的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导致免疫复合物透过小血管膜沉积、激活,就形成了皮肤的紫癜。

过敏性紫癜如果没有累及肾脏,一般在几周内有自限性,也就是能够自愈。但如果累及肾脏和其他内脏,则会迁延不休。一旦患病,必须持续观察超过6个月以上,密切留意是否有并发症。

在治疗方面,中重症过敏性紫癜需要选用少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来抑制过敏变态反应;对待紫癜性肾炎则要更积极一点,某些指标达到一定水平,一定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一类药物对过敏性紫癜并发的蛋白尿、血尿有不错效果,临床上也会根据不同情况联合使用多种免疫抑制剂药物。

特异性皮炎

别盲目“忌口”

特异性皮炎常被称为“遗传过敏性湿疹”,它也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皮肤病。患者除了皮肤上的表现,多数有过敏性鼻炎,有些人有哮喘或者湿疹样的过敏性皮炎。家里孩子一旦有这个困扰,处理起来都十分棘手——皮肤痒起来,孩子整夜难眠,满身抓得出血,只有抓痛抓破了,才能解痒。平时什么都不能吃,稍微不注意就发病;太阳晒到了,身上出汗了,洗澡水温度稍热了,一点小问题都能引发皮疹……在这种情况下,睡眠不好,营养不好,还活动受限,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很受影响。更要命的是,有人寄希望于慢慢长大了会有所缓解,实际上,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过敏性湿疹的患者依然很多。

郭庆说,很多人对待遗传过敏性湿疹,就是细致地“保护”起来,过度忌口,一听人说什么不能吃就都不吃。这其实是个误区。营养不足、免疫力差,抗病能力不足,反而更容易导致发病。因此,不建议在没有确定某种食物确实致敏的情况下“一刀切”地进行忌口。最好是在病情缓解稳定期,逐样单一食物进行一段时间的尝试,允许有一个试错的过程;或者干脆接受彻底的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物质。如果是重症患者,务必就医接受药物治疗。

此外,作为免疫性问题,要解决它,最重要的还是增强抵抗力,尽量多锻炼,增强体质。身体好了才不容易感染发病,才能跳出恶性循环。

责编:李珊珊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