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苏仙】株梓塘村:倡节俭 传孝道 为美丽乡村铺上文明底色

    2019-07-19 16:58:00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是乡村振兴关键一环。乡村的发展,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腰包鼓起来”,更要使农民“生活上充实、精神上满足”。近年来,苏仙区许家洞镇株梓塘村积极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培育了新时代农村新风尚,为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铺上了文明底色。

一大早,苏仙区许家洞镇株梓塘村党支部书记李雪清就把村里道德评议会成员和部分村民召集起来,一起商量村里孝老敬亲道德模范评选的事。“我认为村五组雷云村同志不错,虽然是养女,但她为了照料养父母可以说是把医院当成了家。”村民胡久岚说。

会上,大家纷纷发言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李雪清告诉记者,像这样的道德评议会他们村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目的在于通过道德评议会机制对村里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表彰,同时纠正不良风气,这是株梓塘村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一个缩影。

株梓塘村位于苏仙区许家洞镇,下辖14个村民小组,782户,2300多人,是一个以发展种养殖产业为主的纯农业村。近年来,村民们通过种植烤烟、柑橘、蔬菜,发展生猪、牛羊养殖等产业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村里头小车越来越多,新房子也越盖越好。然而,随着乡亲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一些不良习气却渐渐冒出苗头,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奢靡攀比之风悄然兴起。

讲排场比阔气,让仪式变了味,也让乡亲们为人情所累。不但不利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步伐。株梓塘村两委看到了症结所在:乡村要振兴,奢靡攀比之风不可长,勤俭务实的传统要发扬,村民既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

2018年6月,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老干部、老党员担任会长和理事,用合理化、规范化的制度管理村里各种红白事,在全村吹起一股节约风。根据红白理事会规定,村里人的喜宴、丧宴和寿宴,都统一在村食堂举办,且每桌酒菜费用不得超过300元,除自家亲戚外的人员随礼一律要进行退还。这项省心、省事、又省钱的制度很快就获得了乡亲们的支持和“点赞”。

与节俭风尚相伴而兴的是村里孝老敬亲的老传统。今年54岁的胡久根是梓塘村家喻户晓的“孝子”,他独自一人照顾患病双亲十余年的事迹在村里早已传为佳话,他也因此被推选为株梓塘村孝老敬亲模范。胡久根说:“孝顺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我们要多孝顺她。”

今年来,株梓塘村道德评议会通过推选乡村典型的方式,对本村孝老敬亲模范进行宣传表彰,并在日常工作中号召村民学习。目前,该村已入选区级星级文明户2户,镇级最美家庭24户,在全村形成了“学典型、讲孝道”的浓厚氛围。该村村支部书记、主任李雪清说:“2018年6月份,我们村成立‘一队四会’,我们以‘一队四会’为核心,推动移风易俗、乡村文明建设,我们村现在已经形成了厚养薄葬,尊老爱幼,婚嫁从简的良好风气。”(记者 王雪 李翔 实习记者 谭胜)

责编:李梦湖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