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9-05-03 09:40:35
开栏语:
100年前,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100年后的今天,我们步入发展中国、富强中国的新时代,新一代青年人的所思所想所为又是什么?新湖南客户端走近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看看他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用自己的青春挥就奋斗曲。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为薇 实习生 袁伟业 视频 周林熙 通讯员 段旖亮
没有人见过于勇哭泣的样子,他留给百姓的,永远是武装守卫的刚强;没有人见过于勇害怕的样子,他留给警队兄弟的,永远是一招制敌的果敢;更没人见过于勇借助外力撑起右腿的样子,他留给外人的,永远是汗洒训练场的激昂。从警14年来,在数千次的训练和上百次的紧急任务中,青年特警于勇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树理想、练本领、勤奋斗”的意义所在。他说,所有的惊险和伤痛,都是他的无悔青春。
25岁:右膝半月板剩2/3,梦想不灭,训练不止
2019年4月25日清晨,与此前数千场训练一样,于勇驾车从家出发,行驶一个多小时,抵达长沙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樊塘训练基地。
今天,作为长沙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作战训练大队副大队长,于勇要继续对新招的50名辅警进行封闭式训练。
政治学习、体能训练、警棍盾牌操、极端事故处置、徒手防卫与控制、车辆查控,这些项目,是于勇每日带队训练的“规定动作”。
在射击一项,记者发现了一个于勇从来不向外人诉说的“小秘密”。
横抱圆木做10个仰卧起坐,随即起身站立,将圆木从左肩换至右肩,来回10次;迅即放下圆木,快跑至规定地点,卧倒,射击;起身,快跑,单腿跪地,射击;起身,快跑,站立,射击。动作一气呵成,查看成绩,枪枪命中目标。
然而,在跪姿射击时,于勇有一个不同之处——
同事们动作一气呵成,可于勇在起身时竟然比他们慢了2秒。
这不是耍帅,也不是矫情,而是于勇的右腿无法完全弯曲,跪姿射击比一般队员艰难许多。
原来,在11年前,于勇在一次障碍训练中意外受伤,手术后膝盖半月板只剩下常人的2/3。
医生给于勇下达了“死命令”——从此后再也不能进行高强度训练,“再练,你就废了。”
那年的于勇刚满25岁,进入特警队仅3年,这样的“通牒”对于从小立志当一名人民警察,将特警岗位看作是“人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他来说,打击无疑是沉重的。
身体慢慢恢复后,死不服输的于勇开始偷偷训练左手持枪,左腿跪地。于勇笑说:“不怕你们笑话,十多年来,我上厕所都只能半蹲,起身还要扶墙才行。但是,在训练场上,我绝对不能输。”
在今年1月底晋升为副大队长前,于勇每月都要接受考核,除了需要急速发力的百米短跑他无法胜任之外,其余项目门门优秀。
26岁:国家大灾 挺在一线
一天的训练,汗水一次次浸透训练服,全程几乎看不到于勇的笑容,话,更少。
“你们问吧,我不晓得要说什么。”每次到了休息间隙,面对记者,刚刚还生龙活虎的于勇,手都不知该往哪儿放。
在14年的训练和作战生涯中,于勇更多的是直面歹徒、灾难,这样的场景,需要的是冷静、沉着,高谈阔论、开怀大笑、痛哭泪奔,几乎与他绝缘。
还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于勇第一时间向领导提交请战书,“国家遭受如此大的灾难,作为一名青年特警,我必须去一线。”
按照公安部的统一调派,于勇和200余名同事前往都江堰市一所小学,负责筑起一道人墙,隔离开寻亲的家长和专业的救援人员。
身后,是正在搜寻学生的专业救援队员,面前,是数十上百名哭喊孩子姓名的家长。与此同时,余震不断,空气中弥漫着汗臭、腐臭。
那年的于勇26岁,他从未遇见过这样的惨状,城市满目疮痍,房屋瞬间崩塌,孩子生死未卜,“那种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但是,为了不让家长们受到余震和震后疫情的威胁,我们不能做出一分的让步。”
“家长们起初不能理解,后来不仅不再强行闯入,还给我们送来了包子馒头,这让我们非常感动。”在这所小学外坚守5天后,于勇和同事们被调往成都,“当时成都的民警都被紧急调往汶川救灾,我们退出都江堰市后,就接替他们在成都执勤,整整40天。”
如今回想起在汶川地震中救援的45天时光,于勇的话仍旧质朴:“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在一线,是青年特警义不容辞的责任。”
34岁:平时敢拼命,战时不丢命
2016年中秋节前夜,长沙市河西某小区突然响起了两声凄厉的枪声,2位市民在案件中死亡。
恶性持枪杀人案迅速传播,群众恐慌情绪瞬间蔓延。接警后,于勇带队连夜追捕,于中秋节凌晨锁定嫌疑人藏身地。
据情报显示,嫌疑人不仅有枪,还随身携带管制刀具,正处于杀人后的情绪亢奋期。
凌晨1点多,于勇听到房间内的电视声没了,他和同事们开始伏击守候。近5个小时后,最佳抓捕时机终于来了。然而,指挥作战的领导发来最新指示,现场不宜用枪。
二话不说,于勇关掉枪支保险,戴上防割手套,“我来!”于勇再一次选择了最危险的位置。
6点40分,强攻命令下达,于勇冲进房间避开枪口,迅速将嫌犯制服在地。
此时,在嫌疑人房间的床头柜上摆着一支上了膛的枪,枪里还剩一颗子弹。
这,只是于勇十余次生死一线搏命战斗中的一次。而当年的于勇34岁,刚刚新婚。“以前有记者采访我,破门而入面对歹徒时想的是什么,说实话,在那样危急的时刻,我脑子不可能有其他想法,唯一想的就是如何制服歹徒。”于勇说。
14年间,于勇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嘉奖2次。2018年,他还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平时敢流血,战时少流血,平时敢拼命,战时不丢命”,带队训练时,于勇总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特警,如何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于勇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他只认准一条,“作为青年特警,只有练就一身本领,才有资格和能力去保卫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责编:王为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