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获得10万美金的日本建筑师

  ABBS   2019-03-10 01:15:37

普利兹克建筑奖于1979年由已故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创立,每年授予一名或多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反映出的天赋、远见和责任感,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类社会和人居环境所做出的持续和卓著的贡献。 获得者将得到10万美元奖金一份证书一个铜制奖章

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定于今年5月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行。今年获奖的是上期介绍了的日本著名设计师矶崎新,那么还有哪些已经获得10万美金的日本建筑师 ?

丹下健三

1987 第九届

丹下健三(已故)

建筑的人性

1987年,普利兹克奖,第一次颁给了一位亚洲建筑,丹下健三。他是国际建筑界公认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并影响了日本一代设计师,日本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槙文彦就曾师从于丹下健三。丹下健三强调建筑的人性,他说:“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而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担任的角色应该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它能加速反应,却在最终的结果里不见踪影……”这一最基本的理念便是丹下在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的信条。

由丹下设计的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代代木体育场结构布置示意

▲代代木体育场代表当时结构技术的最高水平

▲代代木体育场外景

▲代代木体育场内景

桢文彦

1993 第十五届

新陈代谢 地域主义

槙文彦是1960年出现的新陈代谢派(Metabolist)的创始人之一。他坚信:设计师不仅要给后人留下房屋,更重要的是要留下文化财富。

他是一个灵活的地域主义建筑师,他的设计遍布世界各地,在每个设计中都很好地结合了气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作为日本建筑师,他深入挖掘了日本传统空间的特色,并成功地将日本强大的工业制造水平融入到建筑的结构和细部设计中,代表了对材料与技术应用的时代高度。

主要作品

1978-1979年:鹿儿岛政府的岩崎艺术博物馆

1982年:富山政府的YKK宾馆

1984年:神奈川藤泽的城市体育馆

1984-1990年:东京的首都高级文科中学

1985年:东京螺旋体大厦

1986年:京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1987年:岩崎博物馆的扩建

1989年:东京的Tepia大楼

1989年:幕张展览馆

1989年:千叶(Chiba)政府的日本会议中心(1997年第二期工程)

1990年:东京体育馆

1992年:藤泽一所新湘南校园的总体规划方案

1994年:鹿儿岛政府的雾岛国际音乐厅

1994年:神奈川政府研究生科研中心(Graduate Research Center)

1995年:东京的基督教堂

2003年:朝日电视台新大楼作品

▲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

▲藤泽城市体育馆

安藤忠雄

1995 第十七届

没文化的日本鬼才

安藤忠雄是最具传奇性的日本建筑大师。在成为建筑师前,他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

安藤忠雄的建筑是空间和形式在艺术上的惊奇组合,既适用又富有灵感。他成功地完成了强加给自己的使命,即恢复房屋与自然的统一,通过最基本的几何形式,他用不断变幻的光图成功地营造了个人的微观世界。除了获得一些抽象的设计概念,他的建筑更多是充分反映一种“安逸之居”的意念。

他的代表作品有“水之教堂”“光之教堂”“森之教堂”“六甲集合住宅”“住吉的长屋”“直岛美术馆” 等。

▲光之教堂

▲水之教堂

▲风之教堂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

2010 第三十二届

SANAA组合 穿透性 流动

2010年普利兹克大奖的赢家是:日本SANAA组合,这是由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两位倡导新风格建筑的建筑师在1995年组成的工作室。

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亦有报道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他们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透视观感中解放出来。

部分作品

▲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东京成城公寓

▲Okurayama公寓

伊东丰雄

2013 第三十五届

诗意 拒绝风格

“伊东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师,他不仅汲取氧气,还制造氧气。”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审这样评价他。

伊东丰雄最大的风格就是拒绝风格,你很难预测他的下一个设计会是怎样的建筑。他的建筑形式既不依从于极简主义也不追随参数化设计。对伊东来说,情况不同,得出的答案亦不相同。伊东曾经说过,他力求建筑的流畅,而不受制于现代建筑的局限。伊东丰雄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的规律,他努力将精神内涵融入设计,所以他的建筑是诗意的。

坂茂

2014 第三十六届

雪中送炭


建筑师坂茂出生于东京,现年56岁,目前在东京、巴黎和纽约设有工作室,是建筑界的奇才。他不仅为私人客户设计优雅且富于新意的作品,而且将同样具有创造性和丰富的设计方法,广泛运用于人道主义事业。


坂茂大部分作品的基本特征都带有实验性色彩。他不仅在面对问题和挑战上,而且还在建筑工具与技巧上都拓宽了建筑领域。他善于发现标准部件及普通材料,诸如纸筒、包装材料和集装箱等的新用途。更令人称赞的地方是,他在结构方面的创新以及对非传统材料的使用,诸如竹子、织物、纸板还有再生纸纤维和塑料等复合材料。

坂茂作品

1993年双顶屋(HouseofDoubleRoof)

1994年MDS画廊

1995年窗帘墙屋(CurtainWallHouse)

1995年家具屋(FurnitureHouse)

1996年纸屋(PaperHouse)

1997年东京都世田谷地区羽根木森林住宅

2000年汉诺威建筑展日本馆

2002年长泉町「PAM- 纸的资料馆」

2007年银座尼古拉斯·G·海耶克中心

2013年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博物馆常设展览“人道历程”:减轻自然风险展区

▲幕墙宅, 1995年, 日本东京

▲蓬皮杜梅斯中心, 2010年, 法国

责编:王铭俊

来源:ABBS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