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新时代的“巾帼力量” 她们的故事让我们泪流满面

    2019-03-02 11:24:23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今天说说建功新时代的“巾帼力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贺威

3月1日下午,省妇联举办了一场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电视报告会,报告会的主题为“”新时代女性的力量“,以此纪念即将到来的109个”三八“国际妇女节。

报告会的主讲人分别是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商学院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陈晓红;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护士长、“中国好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最美湘女”刘大飞;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处副处长、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检察官冯丽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吉卫镇夜朗坪村支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田金珍;华夏投资集团董事长、全国工商联执委、湖南省工商联副主席钟飞;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控加工分厂编程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数控湘女第一人”杨芳。

她们的故事让许多现场观众潸然泪下,不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记者摘取了部分演讲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陈晓红:做一个经世致用、胸怀天下的学者

陈晓红从16岁上大学时讲起。 20世纪80年代,她带领团队长期奋战在偏远矿山企业第一线,90年代在东京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选择回国。

21世纪初,在省“两型办”副主任的岗位上,她带领团队制定出台了106项原创性改革,完成了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等多项国家重大项目,率先提出了“大河西先导区(现湘江新区)”概念。

她主持设计了20多项两型标准和节能减排标准,部分已成为国家标准,成果应用于国家资源高效绿色开发与环境精准治理,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也因此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一等奖。

陈晓红更致力于当好一名教育工作者,培养胸怀天下、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其中很多学生成长为一流大学的教授、博导,优秀的企业家,专家型的高级管理人才。她推动学校先后建立了创客中心、创客工场、创客书院、智创空间、创想长廊等,打造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创意园等,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她特地分享了当选工程院院士的当晚,清华大学博士就读的女儿在朋友圈写的一段话:一个人可以努力到什么程度?别人看到的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好运或者云淡风轻的乐观心情,而我清楚科研的道路上要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研高峰的决心、毅力与坚持。

刘大飞:让爱绽放生命之花

刘大飞来自离安化县城有百多公里的大福镇九瑶村,父亲曾是山上麻风病区的医生。19岁从益阳卫校毕业后,她成为了防治所里的第一个女护士。

29年间,她有过多次机会离开这里。但她这些朝夕相处的病人,有着说不出的牵挂,还是回到了大福。

刘大飞帮助的麻风病人超万数,令她难以忘却的是一位流浪至湖南的贵州籍病友,郭登州老先生。老人的遭遇,让刘大飞更加明白麻风病人也渴望被爱。她真切呼吁大家,愿人心向善且远行!

她说:“今年我48了,也许余生都在这里,离不开了,但我也终将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冯丽君:以抗诉匡扶正义

做过22年公诉人的冯丽君,分享的是她在某市挂职担任副检察长时走过的一条以抗诉匡扶正义之路。

刚一上任,她就从两起被判无罪的涉毒案件中敏锐地发现当地对重大毒品犯罪打击不力的端倪。两年里,她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抗诉案件70余件,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涉毒案件。因抗诉的案件太多,有人叫她 “冯抗抗”。还有来自毒贩家属的憎恨。巨大的压力之下,她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冯丽君用当地因吸毒致幻诱发的恶性案件,回应了“多人不理解一个挂职干部对当地毒品犯罪何必如此较真?”

她说:“人们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在舍生忘死抵挡黑暗。我勇敢地选择抗诉,是希望天下无毒,希望天下父母不再因毒品失去儿女,天下儿女不再因毒品而失去父母!”

冯丽君的努力,让该市毒品犯罪案件轻刑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今年该市“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检察机关的抗诉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她说:“检察官的坚守,才有了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原型--陆勇案;因为他们努力,才有了湖南检察服务民营经济的”除虫护花、依法容错“的机制;因为他们担当,扛起公益诉讼重任,才有了”一湖四水“的再绿再清……”

田金珍:乡村振兴才能解决留守问题

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水平的田金珍,从她拍出的一部关注留守儿童的视频《千里寻母记》说起,道出留守儿童关爱的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让她心里一下子就亮堂了:家门口就业发展起来了,留守儿童的情况也就改善了不是吗?

她把家里的房子抵押,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崇山贡米。克服特大旱灾的困难,经历优质米贱价卖出的痛楚。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全村有30多万斤优质稻产量,米可以卖到5块钱一斤。她还让苗绣这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使200多名妇女实现了就近就业。

今年1月,夜郎坪村正式脱贫摘帽了。村里留守儿童越来越少。她说:“我会继续带着大家做好村里的产业,让更多的父母回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带好村里致富之路!”

钟飞:守住初心,方可云开见月明

钟飞的家乡在湘西。18岁时,她许下了人生的梦想:要让家乡的山水走向世界,父老乡亲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生活。1989年,钟飞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毕业,1999年,她开始了创业之路。

2004年,带领团队再次回到湘西。家乡有一位领导告诉她:“投入旅游1块钱可以拉动地方经济9块5。”钟飞找到了回到家乡的夙愿和初心。

第一次考察红石林,路遇一位70多岁老人从垂直400米的山下河里背水,让她再次发誓:一定要让这里的百姓也拥有美好的生活。

开发红石林,仅找到水源就遭遇16次失败。找到水源后,她和队员紧紧拥抱,热泪盈眶。15年的文旅文创扶贫路,她们搭建贯穿大湘西的文旅黄金走廊,摸索出“产业+”的扶贫新路子。村民从就业、务工、旅游演艺、种植养殖、农家乐、开民宿6个方面脱贫致富。许多像背水的老人一样的湘西老百姓通过文旅产业改变了命运。

她说:“人生只有一次,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忘初心。我体会到,生意乃生命的意义,生意乃生活的意义。把自己的有限的生命放在人类和国家的减贫、脱贫的旷世大计中、投入到立德树人千秋伟业的教育事业中去。”

杨芳:我的军工报国梦

从电影《战狼2》中海上军舰发射巡航导弹精准打击的热血一幕讲起。杨芳用精准开篇,引出自己的工作--加工核心零件。

在机械加工行业这个“男人的天下”里,她走上了铣工岗位。面对成天与油污、机械零件打交道的日子,她爱上了这份工作。数千个日日夜夜,她守在机床旁边反复练习着,工艺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超过了大多数工友。

2004年,在省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铣工组比赛中,杨芳荣获第三名,获得了“数控湘女第一人”的赞美。

2013年,成立了杨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5年,她接手神舟十一号飞船座椅缓冲器的研制项目。经过漫长的打磨和等待,缓冲器终于试制成功,并且大大提高了国内技术水准。

杨芳先后承担了50多项航空、高铁、重大军品等领域核心零部件科研试制生产任务。她说:“33年坚守,我将青春融入强军梦。我很荣幸能参与航天事业的建设,并见证我国在航天事业一步步走向诗和远方!

责编:姚茜琼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